让细菌“吃掉”石油污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6-03 12:23:36

  “瞧,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石油降解菌却能"吃掉"大量的石油成分,对石油污染的生态修复贡献大着呢,我们在胜利油田孤东油区建立的1万平方米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中进行了示范,效果良好。”日前,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内,该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加宁一边带领经济导报记者参观,一边加以解说。

  据了解,我国的原油年开采量已超过两亿吨,在石油的开采和输送过程中每年产生落地原油约70万吨,这些原油进入生态环境,不但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危害粮食安全,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而且污染周围水体、大气,严重危害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石油污染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王加宁项目组的研究成果“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不但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其相关技术在修复海洋污染方面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从“不毛之地”到“绿色满园”

  “石油污染的土壤修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国际上大多通过燃烧法和掩埋法进行处理,但效果均不甚理想。”王加宁举例说,仅胜利油田每年产生的油泥砂就超过10万吨,其中一部分成为电厂的燃料;但由于油泥砂内部水分较多,导致热效率不高,电厂并不愿意接受,油田还要倒贴一笔不菲的处理费。至于掩埋法就更不适宜了,其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潜在危害将成为人类挥之不去的巨大隐患。

  目前,我国也研发了一些针对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却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研发经济高效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开发适用于盐渍化及极端环境下土壤修复的微生物菌剂,研究不同现场环境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修复工艺,开展大范围应用技术工程示范,是采用生物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针对这种状况,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物化工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从我国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加拿大的阿尔伯塔油田等地筛选出石油降解菌株30多株,研发了石油降解菌高密度发酵工艺和石油降解固体菌剂的生产工艺,开发了3种对石油烃和多环芳烃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微生物菌剂,建立了微生物菌剂中试生产线1条。王加宁播放的幻灯片显示,被石油污染的不毛之地,经过播撒菌剂配合植物栽培等工艺进行生态修复,不久就变得满眼绿色、生机勃勃。

  据介绍,该成果在胜利油田孤东油区建立的1万平方米的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中进行了示范,效果良好,土壤中石油烃及多环芳烃的年降解率达较高水平。该成果还在我国的大港油田进行了初步应用,石油污染物降解率达到60%以上。“蓝黄”战略的“保护神”

  “上述成果一旦得以大范围应用,将大大推动我国行业科技进步,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加宁表示,这些成果利用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大面积中低浓度石油污染问题,也可以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联合,解决油泥、油砂及突发事件引起的石油污染问题,加快石油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石油污染治理规范化。而相关项目的实施也带动了企业优化能耗、环保和成本指标,节省了巨额排污费用,提高了油田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党委书 记、高级实验师郭俊特别提及,这些成果的推广对保证我省“蓝黄”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将产生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相关项目有利于保护黄河三角洲地下水资源的安全,有利于保持当地的天然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修复后土壤可以得到充分、高效、合理的持续利用,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我省正在加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如何治理海洋污染同样是一个严峻课题,这也是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所关注的。据介绍,王加宁项目组目前还在进行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关于修复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根据我国北海海域特征,筛选适合海洋环境石油降解的微生物,建立适合修复海洋石油污染的工艺技术。

  不仅如此,放眼世界,近年来,墨西哥湾 石油污染、海湾石油污染、渤海溢油污染等事件频频发生,更加凸显世界范围内石油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据了解,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还将与国内外的多个科研单位和大学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和水体的技术,对其进行消化吸收、技术集成与再创新,建立规模化的菌剂生产线和成套的生态修复工艺,以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国际化。


TAG:

雨辰7165 引用 删除 雨辰7165   /   2012-06-04 13:44:24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