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氏菌属致病性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2-15 17:20:51

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根据宿主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只需少量病菌(至少为10个细胞)进入,就有可能致病。

  致病因素:志贺氏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菌体内毒素个别菌株能产生外毒素。

  侵袭力:志贺氏菌进入大肠后,由于菌毛的作用粘附于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上,继而进入上皮细胞并在内繁殖,扩散 至邻近细胞及上皮下层。由于毒素的作用,上皮细胞死亡,粘膜下发炎,并有毛细吸管血栓形成以至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志贺氏菌一般不侵犯其他组织,偶尔可 引起败血症。目前认为不论是产生外毒素的还是只有内毒素的志贺氏菌,必须侵入肠壁才能致病。因此,对粘膜组织的侵袭力是决定致病力的主要因素。

  内毒素:志贺氏菌属中各菌株都有强烈的内毒素,作用于肠壁,使通透性增高,从而促进毒素的吸收。继而作用于中 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引起临床上一系列毒血症症状,如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毒素破坏粘膜,形成炎症、溃疡,呈现典型的痢疾脓血便。毒素作 用于肠壁植物神经,使肠道功能紊乱,肠蠕动共济失调和痉挛,尤其直肠括约肌最明显,因而发生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外毒素:志贺氏菌1型及部分2型(斯密兹痢疾杆菌)菌株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为蛋白质,不耐 热,75-80℃1小时即可破坏。其作用是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并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外毒素经甲醛或紫外线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 抗毒素。一般认为具有外毒素的志贺氏菌引起的痢疾比较严重。

  所致疾病: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可分为两类6型。

  A、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急性典型、急性非典型、急性中毒性菌痢三型。急性典型菌痢症状典型,有腹痛腹泻、脓 血粘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各型菌都可引起,以志贺氏菌引起的较重,宋内氏菌引起的较轻。经治疗,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急性非典型菌 痢症状不典型,易诊断错误延误治疗,常导致带菌或慢性发展。急性中毒性菌痢小儿多见,各型菌都可发生。中毒性菌痢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内毒素造成 机体微循环障碍的结果。导致内脏淤血、周围循环衰竭(休克),主要功能器官灌注不足,发生心力衰竭、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微循环障碍,再加上内毒 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因子等,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B、慢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慢性迁延型、慢性隐伏型、急性发作型三型。慢性迁延型,通常由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等 引起。病程超过2个月,时愈时发,大便培养阳性率低。在有临床症状时为急性发作型,该型往往在半年内有急性菌痢病史。慢性隐伏型菌痢,是在一年内有过菌痢 病史,临床症状早已消失,但直肠镜可发现病变或大便培养阳性。

  志贺氏菌带菌者有三种类型。A.健康带菌者,是指临床上无肠道症状而又能排出痢疾杆菌者。这种带菌者是主要传 染源,特别是饮食业、炊事员、和保育员中的带菌者,潜在的危险性更大。B.恢复期带菌者,是指临床症状已治愈的病人,仍继续排菌达2周之久者。C.慢性带 菌者,是指临床症状已治愈,但长期排菌者。

  免疫性: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短,也不稳定。可能因本菌属菌型众多,相互间无交叉免疫性之故。免疫性 与血中抗体似乎无关,而与肠道粘膜细胞吞噬能力加强和机体对痢疾杆菌内毒素耐受性提高有关。肠道分泌型抗体即粪抗体亦有一定作用。粪抗体出现早、消失快, 在脓血粘便中,粪抗体检出率高达90%。这为志贺氏疫苗经口免疫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4-3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9492
  • 日志数: 868
  • 文件数: 20
  • 建立时间: 2011-09-05
  • 更新时间: 2013-03-3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