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成长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10 11:24:22/ 个人分类:青年教师

  很多人都知道“约拿情结”。如果说一个人存在“约拿情结”,就是指他渴望成长却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不要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句话我经常给学生强调,其实这就是“约拿情结”的真实展示。很多学生在最初结识我、听到我对他的鼓励时,往往表现出非常高的激情,渴望去改变自己身上不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渴望中的成功并不像学生所想象的那样繁花似锦,而且迟迟不能来到,于是,很多学生不断食言,直至放弃对于自我改变的追求,重新回到最初的生活轨道上。

  人是充满惰性的。特别是目前的生活状态能够让他满意的情况下,期望这个人勇敢跨出迈向艰辛的步伐,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情。改变会让人的焦虑感增加,而撤退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焦虑。所以,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学生一方面期望梦想中的成功,另一方面又不愿坦然接受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困难。对于一个新鲜事物或者一个全新的理想,人往往都有三分钟的热情。但是,激情总是短暂的,激情退去后的枯燥和乏味决定了很多学生不可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只会在一边做看客。

  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转换思路,那就是:只能提供教育平台,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必须踏上迈向成功的道路。很多学生在成长中缺少自主性体验,其实是属于高度“约拿情结”者,他们虽然对于目前的生存模式有太多不满意,也往往在渴求自我实现和安于现状之间徘徊、平衡,但是一味要求他进入自我实现的轨道上,其实对他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不想长大,不愿意让自己的心灵负累,更不愿意为成长担负责任,那么,作为一个教育者,其实是没有权利去打碎别人的好梦的。

  回想自己对很多学生的教育,不管教育的结果是成功或失败,其实都是同一个指向,那就是:教育的理念并不存在对错,但是在选择接受教育对象时出现了偏差。有的被教育者能够摆脱“约拿情结”的束缚,所以一天天在进步,成为“奔放的个体”,教育理念因此得到实施;相反,有的被教育者抗拒这种改变,逐渐变成“萎缩的个体”,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各自归位,退回以论文完成和学位获取为终极目标的指导模式,这样就相安无事。

  F·巴伦说过:“或许在有的时候,一个人根据自己的选择,打破自己原来的平衡状态,去寻求新的自我秩序,这是人更健康的标志,是人内心更富智慧的证明。或许一个人让自己处于混乱状态的能力对于人向更高水平的人格整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混乱的状态?在研究生的学习期间,混乱意味着肩上重担的增多,满足别人利益诉求的责任增大,自我实现的期望值加大。很多在本科阶段不可能碰见的问题,现在全部出现,而且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得到有效解决。混乱必然带来焦虑,压力会不断增加,“能否坚持不懈”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这种高强度和高压力的环境下,人格成为非常重要的保障因素,直接决定学生的后续行为。

  换个角度看,在面对强大压力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妥协,主动放弃成功的机会,直至变成平庸者。平庸其实也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因为平庸,故不会对别人构成威胁,进而可以在一个环境中长久存活。但是,从“人在重压下逐渐趋于平庸”这个角度来说,人格其实也代表一种坚韧,代表一种毅力。从本质上而言,真正的学问和高尚的人品是统一的,甚至有时候是同一的。

  当然,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老师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只能告诉学生老师所理解的成长是什么,但是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如果他对于成长的理念和老师的要求交集甚少,那就很难形成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老师也不可能强迫学生去接受自己的理念。在此情形下,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想为学生的成长并肩作战,恐怕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缺少现实的可操作性。而这,恰恰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大问题。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TAG: 学生选择成长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