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硕士毕业论文时的三个收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28 10:52:03/ 个人分类:博士论文

一、切不可“情有独钟”
 
此一点是之于文章题目的。文章题目的拟定与舍取可谓是完 成整个文章的重中之重,但往往并非易事,为此,在没有真正选取并确定好题目之前切不可“情有独钟”,意思就是说,不要对自己认为还不错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已 有题目“情有独钟”,因为这样的题目或许恰恰就是最为不妥、最不适宜的题目,而其中的原因或许就是自己已经进入了令自己恋恋不舍、沉醉入迷的世界,自己与 已有的题目已经达到了难舍难离的地步,而自己对这个题目可谓业已进入了“情有独钟”的境界。殊不知,正文的写作从头到尾全部结束了,而结果其实却是题目 “不怎地”,不是文不对题,就是题不切文,只落个整篇文章根本就不像是一篇文章的结局,即看着题目好像不该写这样的正文,而就着正文好像不该有这样的题 目。
 
此种境况对于初涉者来说尤为常见,而且常常是坚持并走着 两条路线,即题目上坚持着自己感觉不错的那个题目,而在正文的写作上又有着别的想法掺杂其中,题目是题目而正文的写作只归写作,到头来好像是一个人在一篇 文章上有着两个路径:一是在已有题目的指引下应该这样写;二是在正文的写作中应该那样命题。比如,有时候文章写好了,但一经推敲结果发现文章的题目不是很 好,如果确实是这样,而作者又不舍得更改甚至是换掉已有题目,那么在这一点上,作者就犯了“情有独钟”的毛病,如果一意孤行,那结果就是:要么这篇文章被 枪毙了,要么作者再重新修写正文,除此之外想必别无他法。而不论是文章被枪毙还是重新修写正文,代价都是不小的,更何况已写的正文也成了徒劳之作了。由此 可见,“情有独钟”是很不划算的,尤其在事多而又不可能重新修写正文之时,忍痛割爱是必须的了。
 
鉴于此,文章题目的确定是要经过百般琢磨、认真推敲的,切不可“情有独钟”,即便是正文写好了,如若发现已有的题目不行的话,最好别再对该题目依旧“情有独钟”了,该忍痛割爱就忍痛割爱。当然,允许的话,重新修写正文或许是不必忍痛割爱的唯一办法。
 
二、不要相信“一见钟情”
 
此一点是关于文献的参考与引用的。毋庸讳言,写论文、著 书等参考与引用文献定是少不了的,而且现如今,文献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电子的、纸质的、“国产的”、“进口的”、中文的、外文的、文言 的、白话的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在文献的参考与引用上请不要相信“一见钟情”,毕竟,文献是很多的,参 考与引用是需要选质量较高甚至是最高的,切勿一见到、一碰到某一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就对其钟了情,而是要认真搜索有没有更好的或最好的文献取而代之。 可见,在这一点上,作者是完全可以也有必要“花心”的,而“一见钟情”的代价就是忽略了、错过了、舍弃了、背离了质量较高甚至是最高的上品,其中的机会成 本想必是很大的。
 
比如,就某一观点而言,可以参考和引用的文献或许是很多 很多的,而且在诸多文献中有许多很有可能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观点,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认真筛选了,即在对比中选择质量较高或最高的那些。尤其需要注意的 是,必要时还需要辨别文献的真伪,毕竟有些文献是相互借用甚至是抄袭的,也有的是“盗版的”或“翻版的”,这就需要作者追根溯源地参考和引用最权威、最原 初的文献。而最不应该的就是,对手边的文献“一见钟情”,并认为自己现有获得的文献最好,而不去关顾其它同类或同种好的文献。这样的结果或许就是,所参考 和引用的文献没有什么含金量,甚至使得自己本应还不错的文章在质量上大打折扣。
 
鉴于此,在文献的参考与引用上,作者要学会“花心”一些,不要相信“一见钟情”,要多看看、多查查、多辨辨,以便于在良莠不齐的众多文献中选取那最为优良的佳品。
 
三、要学会自己给自己“煮粥”
 
此一点是有关文章的写作与文献的运用的。文献的参考和引 用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甚至有时现有的文献会影响与阻碍文章的写作。比如,在文章的写作中,作者有可能面对已有的文献而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 写什么,总感觉文献是最好的,自己没有必要再写什么了,就连自己本想写的东西也被文献给“忽悠”了。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那就是:文献和自己 要写的东西到底是谁为谁服务?这一问题搞不清楚,论文的写作会是很困难的。有的作者在写作时,喜欢把文献先一一摆在书桌上和Word编辑器中,等摆完了, 结果自己却傻眼了,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呢,就在那里被动地让自己的头绪漫无目的地穿梭于各个文献之间,用自己要写的东西来填充已有的文献,让自己的想法和 观点跟着文献走,结果是自己要写的东西是为文献服务了,而不是让已有的文献为自己要写的东西服务。这可说是本末倒置了,而且是不应该的。毕竟,这样做的是 没有什么意义的,而且其中的感觉定是不好受的,写篇论文像是在做一件无聊而痛苦的事情,到头来也没有写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毕竟,自己要写的东西都被已有 的文献同化了,这样自己只是在用不一样的说法模仿和伪造同一种已经被已有的文献说了不知多少遍的观点或思想,毫无创新和新意而言。
 
为此,在文献的运用上,作者要始终记住一点,那就是:已 有的文献是为自己要写的东西服务的,而不是相反,文献的观点、论点、思想等都是为自己的观点、想法乃至体系服务的。在运用文献的整个过程中,自己要掌握主 动性,而不能让已有的文献、别人的观点牵制或阻碍自己。这就像自己给自己煮粥食用,原料再多,而且这些原料不管是从超市买来的,还是自家生产的,抑或是从 别处借来的等等,最为关键的是自己要动手去煮,而且自己要煮什么粥,自己心中要早就有数,而不能被已有的诸种原料搞得自己也不知道煮什么粥好了,否则,不 管三七二十一将原料一股脑地都放到锅里,胡乱一起地煮起来,那究竟会成什么样子呢?或许也是一种粥,但绝不会是自己要想煮的那种粥,最终自己也不会食用到 那种粥。
 
鉴于此,在文献的运用上要学会“煮粥”,即是说,面对诸 多已有的文献,作者心中要清楚自己该怎么运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个,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那个,这是需要作者首先必须明白和胸有成竹的。而且在文献 的运用上,作者要始终记住,所有的文献都是为自己要写的这篇文章服务的,要用自己的观点、想法乃至体系同化已有的文献,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要让已有的 文献成为自己这篇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始终体现自己的观点、想法乃至体之特色。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文章。譬如,煮粥,什么原料该 加、何时加、加多少等等,煮粥的人是要首先弄清楚的,所有的原料放在煮粥的那个锅里,是受煮粥人的思想和意识及行为制约和导向的,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煮出 煮粥人想要食用的那种粥。而且煮粥的整个过程是完全掌控在煮粥人的手中的,运筹帷幄、统筹兼顾、加工做工等等均是煮粥人的事儿。其实,写文章时文献的运用 无不如此,作者就像煮粥人,文献恰是那原料,作者要想写出自己想要的文章,就要像煮粥人要想煮出自己要食用的粥一样,必须主动地掌握写作的整个过程,将文 献运用于自己的观点、想法乃至体系之中,通过自己的构思、运笔、加工、提炼、布局等,最终写出自己想要的文章。唯有此,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才不至于陷入重 重的文献包围圈里,才不至于在诸多文献面前不知所措、手忙脚乱。
 
当然,“煮粥”有时可能很简单,而写文章却是一件不容易 的事情,不过,就像煮粥人从开始到煮出自己想要的那种粥要做到胸有成竹、主权在我、运筹帷幄于自己的掌中一样,作者也要在整个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始终掌握主 动权、当好主角色,切不可让已有的文献把自己搞得很被动。或许要始终记住:自己是文章的主人而自己的观点、想法乃至体系则是文章的主心骨,所有的文献都要 为自己要写的文章服务,而不是相反。
 
以上三点只是自己在写硕士毕业论文时的一些感受,也算是 心得和收获吧,均是个人之拙见。而将其写出,除了自己聊以慰藉外,也斗胆地将其宽泛化了,其实前文中的“作者”是完全可以换成“我”的,这里仅仅是抛砖引 玉,期盼高手指教。不过,我会把其看作自己在论文写作方面有幸而得的果实,并将其与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起放进自己的研习皮囊袋中。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