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睡不消残愁:关于学术论文发表的咏叹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30 14:26:43/ 个人分类:论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浅近平白却又深沉含 蓄、脍炙人口的佳作,表现了花季少女朦胧淡约的愁思,甚至可能都是《红楼梦》黛玉葬花描写的艺术前缘。在工作时,我常常能够感受到这样的曼妙艺术境界。不 久前,复旦大学一位年轻女教师用短暂的生命历程讲述了生活中的许多常识。基本道理太重要了,她特别呼吁人们千万别熬夜!熬夜扰乱了生命的自然节律,导致内分泌紊乱,对于身体肯定是没有好处的。可是,我们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得不熬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期刊常常收到一大堆论文,但适合刊物定的文章并不多,有时候恰恰需要等米下锅,就像一个剩女一样,坚持她心中的守望。这样就拖延了时间,可是,发表却像城市班车,又必须准点发车。有的像登机,属于正常办理手续;有的则像突如其来的“难民”潮,需要突击办理手续,当大量工作集中在一起,忙到凌晨一两点,几乎是跑不掉的。譬如,在出版一期增刊的时候,早来的恨不得上车就走,晚来的希望你再耐心等他一会。众口难调,好人难做。正确也罢,错误也罢,反正事实就摆在那里。
 
有一位著名专家,德高望重,独具慧眼。他审查了一批论文,从一般人可能疏漏的地方发现了几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他成人之美,苦心修改完善。他的学术水平和道德境界都是值得钦佩的。这样的学者,有一位,我们赞扬一位,有一千位,我们赞扬一千次。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正像是吃自助餐的食客,虽然满桌好东西,美味佳肴,我们只能按自己的胃口选择食用、消化吸收。我们赞美厨师手艺的高超,并不等于我们一定吃这位厨师做的菜,或者,我们就是吃也不能全吃,否则岂不要撑死。同理,如果学术期刊编辑也算是厨师的话,读者就是食客,最终的一切取决于读者的选择。当大家真正达成共识时,也就都应该释然了。当一个人被人重托之时,他就承担了过多的负载,怎么消弭压力呢?方法非常简单:放下!每个人都要放下并不属于自己的额外压力。看看树上的鸟儿,看看水中的鱼儿。万类霜天竞自由!
 
载文量是“绿”,有价值、有影响的文章是“海棠”、是“红花”;非学术因素的影响是学术期刊的风和雨,风和雨是自然的赐予,是客观存在,严格意义上,它本身无所谓好怀,但一个人选择什么则有文野之别,高下之分。有时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时则是“雨疏风骤”甚至“狂风暴雨”。虽然职称评定、科研立项、学位获得、课题结项、成果发布给当事人带来的压力都 可以理解,虽然理论上朋友的友谊与严肃的工作并不矛盾,但生活常常会产生诸多碰撞,情感的碰撞,价值的碰撞,规则的碰撞,“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路遥知马力,须知,能够真正加深友谊的,恰恰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情。尽管大家对正确的理解会因为立场、角度、层次的区别而有所差异。当夜 幕降临,当琐事沉淀,当情绪冷凝,时光慢慢地也会鹦鹉学舌。
 
真正关心红花的,为红花减少而发愁的,一定是花园真正的主人——这里所说的主人,不完全是地主意义上的主人,而是发扬公民的主人翁精神意义上的主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承担学术积累与传承使命意义上的主人,是追求学术平等自由、思想独立、仰望学术星空意义上的主人。我改了两个字,将“浓”改成“浅”,将“酒”改成“愁”(酒与愁实际关联很大,如曹操的“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这样,我们既步入了真实的工作状态,又进入了词作的悠远的曼妙意境。
 
                  昨夜雨疏风骤,浅睡不消残愁。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TAG: 学术论文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