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粗心的缺点 ─ 坚决克服“跳步子”的恶习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9-02 14:38:06

  粗心大意是许多学童的问题。老师头疼,家长头疼,学童则很无奈,不知所措。为什么会粗心?怎样克服粗心?我想结合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讨论并结合自己所知写出来,希望对学童,对老师,对家长都有点帮助。

  首先,每个人都会犯粗心大意的错误,这对大数学家、大科学家也是一样。在偏微分方程领域里有一个著名的定理“山边问题”,其中曾经有过一个小小的符号错误,人们是在十年之后才发现的 (尽管定理的结论没有受到影响)。关于数学家出的错误,可以参见木遥写的“机器的光荣与人的梦想”一文。

  第二,潦草的字迹是造成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连自己刚写出来的字就不认得了 (比如5看成3,3看成8,1看成7),或者把一个数字看到了另一个位置上 (比如把23看成23)。这样势必会出错。如果你的字迹比较潦草,可以改用自来水钢笔试试,这种笔可以迫使你放慢写字的速度,把字写认真一点。圆珠笔则是最不可取的。

  以上第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第二点有比较容易可行的对应办法。除此之外,其它的各种造成错误的原因都可以归到一个范畴里:跳步子 (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偷懒)。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

  有些人看题太粗,刚看了一半就觉得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了。读题要读两遍,而且是从头到尾地读,不要用眼睛扫描一下就认为知道题目是什么了。

  有些人喜欢心算,只把最后的结果写在纸上。你应该尽可能把脑子里的计算步骤写下来。不要过於相信自己的大脑。

  有些人不喜欢验算,总是坏著侥幸的心情,“这次应该是做对了”。你必须检查你的计算。每做完一道题,立即回过头来检查一下结果。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计算步骤再看一遍,而是换一种方法来检验,因为人脑会有思维定式,按原来的步骤检查很可能会重复原来的错误。如果你得到A - B = C,那么就用C + B = A来验算。有时候逆运算不是很方便,你仍然可以换一种算法。比如,你得到了A + B + C = D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你可以用C + B + A来验算。

  不仅在做完之后要演算,其实在做题的过程中也应该演算。你必须经常地检查你的计算。不是等到最后,而是要尽可能地经常检查,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有错。这对於一道比较复杂的题目特别重要。中间一步错了,后来就可能全部报废。

  有些人做题在同样的错误上不断重复,不能总结自己的错误原因。对自己经常出的错误要心中有数。这样,当你发现自己又到了这样一种场合的时候,你就在心里说,“格外小心!我这里可能会出错。”以此来减少出错的概率。我看到有错题库、错题集这样的东西,就是帮助你做到心中有数的。

  还有就是要检查结果的合理性。有些人计算一个平方根得到了负数,仍然发现不了错误。这是因为他没有检查结果的合理性。这样的例子在应用题里最经常发生。比如距离应该是正数,如果你计算一个距离为负数,恐怕是哪里出了错。所以一定要养成习惯,经常问问自己“这个结果合理吗?”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跳步子”可以出现在“看题”、“解题”、“验算”、“总结”这几步上。所以我觉得要想真的克服粗心的毛病,只有一条出路:必须下决心克服“跳步子”的恶习。

  除此之外,老师也应该尽力帮助学童养成好习惯,也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少出错。应该说,学生出错,老师也有责任。有的老师要求不严,上课不强调自我检查的重要性,对学生跳步子或者字迹潦草都视而不见。还有的老师在出练习题和考试题时,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迫使学生不得不利用有限的空间去完成计算。这些都对学生养成坏习惯起到了不好的作用。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