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心做科研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28 16:07:38/ 个人分类:研究生学习

最近看佛经,颇有感触。这两天看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关于佛学(《听冯友兰讲哲学》)的解读,很赞赏。其中谈到佛家以无心做事,联系科研,似乎道理完全一样。

首先,做好的科研方法就是无心做科研。当然无心做科研并不是不做科研,而是做科 研以无心。有一个《庄子.田子方》故事来解释:宋元君打算画一幅画,许多画师应招而来。多数画师因为奉命为国君画画,精神状态都很紧张。他们各就各位,舔 笔和墨,严阵以待。独有一位画师与众不同。他到得最晚,参见还大大咧咧的,受国君揖让后也不就位,一转身回客店去了。宋元君派人尾随查看,但见那个人光着 身子盘腿而坐。宋元君由此断定他是个真能画画的人。因为大多数画师心中都充满了金钱名利、是非巧拙等种种考虑,缺乏一个空灵无欲的心境。正所谓“有心栽花 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另一个故事《庄子达生篇》说,同一个人,如果用瓦片投远,就眼疾手快;用带钩投远,就心虚胆怯;用黄金投远,早已神昏目眩。同 一个人,投远的技巧并没有变化,但由于被利害得失束缚住了,技巧得不到自由的发挥。做科研的时候,内心如果有私心杂念,难免也一样发挥不出人的科研潜力。

其次,无心做科研,就是自然地做事。佛家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这就是讲佛 家修行中,是在无时无刻不在体验,无时无刻不在修行。不刻意成佛,却能成佛;刻意成佛的,因为不能无心为之,反而不能。不刻意为之,就是修而无修。修而无 修与不修的本质差别不在于行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一个行为无执著心,一个是有执著心的(这个不是我们常说的坚持的那种执着)。科研也是一样,心中如果始终 有做出大科研的念头,就是有执著心,不能成就真正的大科研成就。只有心中没有这样的执著,才可能。

再次,科研的目的在于‘见道’。见道并不是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得到了一种意 义,明白了一种真理,所谓“无得之得”也。如何才能“见道”?老子说“涤除玄鉴”一说可供参考。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直观顿悟。只有空虚的心境,才能实现对道 的观照。要排除各种杂念,也排除各种逻辑的思考(这和思考一个普通的科研问题不一样,这里是指科研上所谓的思想,不是某一个技巧)。顿悟的感觉犹如自缚的 茧子被咬破了一般,由黑暗走向光明。好比,常说的一句话“山是山,水是水”。这里的道理是很有用的。

最后,最好的科研成果产生过程是主体性的,不是主体间性的。也就是说,很多科研 产生的过程纯然是个体的生命体验或宇宙体验,不可能通过语言在主体间进行交流沟通。记得法国数学家马拉到我这里访问,我邀请他在我的课堂上给研究生们讲 课,最好讲他是怎么想到他的著名的多尺度分析的。他说他讲不出来。具体的技术好讲,用逻辑来阐述思维的过程有时候是不可能的。

科研的对象和手段都是物质化的,就是所谓的名相。但是,科研思考的过程确实在这之外的,在这之上的。一个好的科研人一定是或多或少的遵从了上述规律。我们每个做科研的人除了那些名相需要扎实的掌握之外,这些看似玄虚的理念似乎有知道的必要。如果能够以佛家所言的“非有、非无、非空”的境界来思考科学问题,那应该是非常有力的一种思考方式。同样,用这些理念来生活,也同样处处充满欢喜。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