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乳腺发育,圣元难辞其疚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23 15:14:27

摘要:本文续《唾弃与嘲笑》继续列举科学事实,也列举最重要的支持圣元无辜的证据,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圣元奶粉可能导致婴儿乳腺提前发育的科学道理,呼吁中国人重视国际标准,执行国际标准,起码对婴儿要如此。

圣元奶粉事件爆光以来,我正在努力写一篇纠正某些人对急救(CPR)新近报道的错误认识,因此没有关注。当科学松鼠会相关科普被人质疑软文时,松鼠会李清晨针对质疑者破口大骂,让我大惊奇,于是开始关注圣元事件。

卫生部正式出面为圣元正名,而另一面民间科普作者们也群起为圣元辩护,圣元同时得到官方与民间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其底气越来越硬,当事件初揭发时, 据说圣元曾试图“私了”,而有了“科学”的底板,不但圣元“私了”的意图消失得无踪无影,还扬言要对爆光该事件的记者与媒体报复,进行起诉。在这种背景 下,我写了《唾弃与嘲笑中国式的科学》一文。

如果让我心平静气地写,我会写更为细致的科普,但面对卫生部的忽悠与科学作者的无知或者无耻,我无法静下心来仔细组织我的相关文章。把忽悠揭露开来 与戳穿自为是的科学专家的无知或者无耻成为首要与主要目的,也导致我将文章命名为《唾弃与嘲笑》,有的人以为不妥,但我却以为正如其实,“中国式的科学” 实际是语言霸权,是强科学主义立场——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的人满怀不屑地向民众恩赐他们丰厚的科学知识,他们既认识不到科学本身的局限性,也意识不到自身科 学素质(知识)的局限性,信口开河,误导民众。

在《唾弃与嘲笑》一文中我列举了大量的科学证据,证明了圣元以及卫生部调查的所有国内奶粉是不合格的,不符合国际标准,也出示了证据证明奶粉中的激 素的确会造成婴儿乳腺发育。在此文中我进一步解读相关的科学问题,同时从科学的角度,也展示那些急于科普而忘记科学基本功的作者们所忽略的对圣元有利的证 据——忽略这些证据对这些“科学专家”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

我在此仍然依前例,用要点来列举科学事实,让读者自己判断。

、牛奶中的雌激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雌激素相比,量甚微。2010年Pape-Zambito等人(J. Dairy Sci. 93 :2533–2540)测量了牛奶食品中的雌激素含量,数据如下:


依据上述食品中的含量,作者计算说,相对于一杯(237毫升)2%脂牛奶,绝经期前的妇女每天要产生35000倍E1,163000倍E2。

当然,这个研究没有说明孕激素的含量,我们不妨找一个更全面的,德国Hartmann等人在1998年发表的文章(Food Chemistry, 1998, 62(1): 7-20)更为全面(根据德国人食谱,其中雌孕激素60-80%来自奶产品):



、母乳中含有雌激素,其量甚至超过牛奶中激素含量。1979年Wolford等测了四个母亲母乳中的雌激素含 量,在产前或者初乳中,雌激素含量可以非常高,产后迅速降低,到第6周时,E1为0-40pg/ml(相当于干重0-0.32μg/Kg),E2为 0,E3为3.4-345pg/ml(相当于干重0.027-2.760 μg/Kg)。Wolford的样本量太小,之所以提及,是因为后面的讨论中会用到。

伊朗学者Messripour等人(Arch Iranian Med 2002; 5(3): 166–169)测定了23个哺乳母亲母乳中的激素含量:




、在圣元及其支持者欢呼之前,我们要注意到几个事实。孕激素目前尚不是关注的重心,在医学文献中,雌激素与雌激素样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质疑这样的作用跟肿瘤有关。就雌激素而言,卫生部通报中的国内奶粉仍然远远超过母乳中雌激素的含量。

、母乳的成份复杂,除雌激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其它激素,甚至活细胞。单单就雌激素一样的含量进行比较有可能误 判婴儿食品中的雌激素的作用,事实上在前文中我已经提及了雌激素的作用,婴儿奶粉中含有婴儿产生乳腺提前发育有直接证据:对比基于大豆的配方与母乳及基于 牛奶的配方,女婴乳芽更为敏感,也刺激了阴道壁细胞的成熟度。

支持圣元的人对上面提及基于牛奶的配方不免又要望文生义,此配方不是彼配方,别人用的是符合国际婴儿奶粉标准的配方,其中已经消除了雌激素与其它激 素。在Freni-Titulaer等人1986年的文章(Amer J Dis Children1986; 140(12): 1263-1267)中,不但基于大豆的奶粉可能是让2岁前乳腺提前发育的原因之一,还有不少食物与环境中的物质被怀疑有作用。大豆配方奶粉中含有植物雌 激素(Phytoestrogens),植物雌激素可以有雌激素样作用,也可以是拮抗雌激素样作用,作为一般规则,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强度远远不如雌激素。

总而言之,婴儿可能远比儿童与成年人对食品中的激素敏感。因此,国外对大豆配方奶粉不做一般性地推荐,只在不适于用基于牛奶配方的奶粉时使用。

、针对性发育提前中的诸般概念,我在前文中已经提及,存在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导,事实上,民众对“性早熟”直觉般的理解,比“专业人员”更靠谱,当“专家”们有意无意地用“假性性早熟”来淡化相关责任时,他们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范畴。

简而言之,性发育与青春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现象,涉及众多的生理过程,而在人的生长发育中,存在着多种病理状态的可能性。在病理状态的一个极 端,是单纯性的性发育现象,其中包括乳腺提前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与雄性征提前发育(Premature Adrenarche,PA,文献中也常用Premature Pubarche,PP,阴毛提前出现来指同一病理状态)。在另一个极端,是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性早熟导致患者性发育提前,尽管在早期由于激素的影响,患者相对于同龄人会增长加速,但最终结果却因为生长提早结束而导致患者身高以及 其它方面发育不足。

如果PT或者PP不伴有其它性发育提前的现象,称为单纯性的(Isolated)PT或者PP。单纯性的PT在女孩最常见,预后比较良好,估计 50-60%会自然消退;剩下的30-40%会持续,但不会加重;但剩余的10-20%会最终变成性早熟。目前而言,尚无确切的指针来分别这些不同的预 后。科普作者或者“专家”特意地用最好的预后来劝说民众,是恶意的误导。

在性早熟一端,又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所谓“真性”性早熟,这一说法并不妥当,正式的名称叫中央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而另一个所谓“假性性早熟”(英文Precocious Pseudopuberty)同样地不是很恰当的说法,其正式名称叫周围性性早熟(Peripheral Precocious Puberty,PPP)。

人的性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居于中央的是激素总管——脑垂体(Pituitary Gland),简单地说,垂体通过它分泌的激素去管理分布在身体各处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主要是管理性的激素。而分布在身体各处的内分泌器官则分泌功能 性激素,直接调节器官组织功能的。管理性的激素决定周围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少功能性的激素。而将脑垂体跟我们的大脑联系在一起的,称为下丘脑 (Hypothalamus),下丘脑通过神经介质或者激素又控制着激素总管。对性发育来说,从下丘脑,到垂体,再到周围性腺器官是一个连续性的内分泌功 能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对其它内分泌功能来说,还有其它的下丘脑-垂体-功能腺轴。

性早熟的“真”与“假”并不具有后果与责任上的意义,但显然,给受害人下“假性性早熟”的诊断更能似是而非地平息他们抗争的意愿。只要是性早熟,不 管“真”的“假”的,后果都是差不多的。“真性性早熟”是指病因来源于下丘脑或者垂体这两个中央性的器官,而“假性性早熟”则来自周围性腺,其最终结果都 是功能性的紊乱。

由于单纯性的性器官发育会有一部分最终变成性早熟,因此现代医学倾向于认为从单纯性的性器官发育到性早熟是一个连续分布谱。从临床上说,为圣元奶粉 事件中的患儿下“假性性早熟”的诊断纯粹是扯蛋!因为完全不够性早熟的诊断标准。不够诊断标准,但顾名思义的“假性性早熟”更能糊弄人,故而医生最后变更 成为如此不靠谱的诊断,实际上严重加重了圣元的罪责!中国式的科学——Prostitution of Science,科学妓女化,实在是太可笑了。

、在婴儿出生后,一岁以前,还存在一个现象,叫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卫生部的专家教育我 们,圣元奶粉婴儿乳腺发育,其实还是微小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此说法一出,把中国不读文献的医生们闹了个满头雾水,拜圣元奶粉之赐,中国很多医生第一次听说 了微小青春期。

卫生部专家对微小青春期的说法是“婴儿出生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还不十分稳定,可间断地分泌雌激素,在此期间,雌二醇水平可波动于0到 50pg/m l(相当于正常成年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限)之间。部分对雌激素敏感的女婴可出现较明显的乳房发育,极少数甚至还可出现类似青春少女月经的少许出血现象。婴 幼儿期的这种表现,极其类似于真正青春发育的过程。因此,医学上把其称之为‘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

专家还解释说,微小青春期是青春期的预演,是因为HPGA不稳定造成了某些人出现性发育提前的现象。

微小青春期是否可以解释圣元奶粉事件?我们就需要理解微小青春期。卫生部的专家认为微小青春期的意义不清楚,这话不全错,但显然是误导。微小青春期的意义并不完全清楚,但其生理作用却是越来越明显。

微小青春期是胎儿宫内生活向宫外婴儿生活过度产生的一个生理现象,是的,所有的婴儿都应当经历这一过程,对绝大多数婴儿来说,这一过程表现为体内激素与某些器官肉眼不可见的变化,这是为什么这一现象要迟到1973年才为Forest等人报道。

微小青春期的意义不外有三(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 87: 24-28),1、在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微小青春期可能起到引导HPGA进行雌雄分化的作用,这一机制在人似乎不明显;2、微小青春期起到引导性腺性器 官初步发育的作用;3、微小青春期对大脑起到性定向的作用。这三个假说,都有一定证据,而且实质上是一样的,微小青春期是一个性定向的必要过程。

微小青春期的必要性可以由一种外科手术来说明。先天发育障碍中有一种叫隐睾(Cryptorchidism),睾丸在婴儿出生时未完全降到阴囊中, 在足月儿有3%的几率,而在早产儿,其几率增加了10倍。隐睾导致不育,长期以来,外科医生发现针对隐睾手术时机越早越好,不过,在2岁以前提前做手术, 就没有生育能力上的效益增加了。这之间的麻烦,就在于此类婴儿微小青春期的缺乏(J. Urol. 2005; 174:1536–1539),如果进行激素干预,就可以防止不育(Int. Braz J Urol 2008; 34 (3): 319-328)。

微小青春期是如何发生的呢?在胎儿时期,胎受母体影响,其HPGA受母体高(雌)激素的压制,处于不活动状态。在母亲的初乳及最早的乳汁中,都含有 大量的雌激系,但很快降低,失去压制的HPGA开始活动,在约1周后产生大量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到1-2个月达到最高峰,然后 下降,到4-6个月达到青春期前儿童期的低水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包括不善于观察的医生,都会忽略微小青春期中婴儿发生的变化。对于一些观察敏锐的人来说,可以发现小婴儿提早发育的乳芽,但一般 规则是,你发现了乳芽增大,它如果不随后消散的话,它也不会继续增大。用微小青春期来解释婴儿乳腺发育,有两个特征,一是增大不会很夸张,二是在半岁以 内,再往后,只能当作潜在的替代解释(即如果排除了其它任何原因才用得上的解释,不能跟其它更为有力的解释竞争)。对于男婴来说,观察微小青春期其实比较 容易,专家说,微小青春期甚至引起婴儿发生痤疮,好象婴儿痤疮很少见似的,其实婴儿痤疮很常见,细心一点不难观察到,不需要处理,自然会消失。

对于圣元奶粉事件来说,想起微小青春期是好事,在医生与民众中进行关于它的科普也是好事,但显然,用它来为圣元开托,承担不起,因为有食物激素这一明显的因素摆在那里。

专家关于出生后婴儿的HPGA不稳定的说法不可靠,其实婴儿的HPGA可能十分稳定,在绝大部分婴儿几乎是准确地执行了应有的生理功能就退场休息,耐心等待青春期的到来。即使是HPGA产生了不稳定,也极有可能是外源性因素刺激所致,而食物中的激素难辞其疚。

、文献中报道单纯性乳腺发育最多的可能来自波多黎各,我在前面提及波多黎各学者在1985年将食物中含有的雌 激素跟性发育与性早熟联系在一起。Saenz de Rodriguez医生曾发表多篇文章研究婴幼儿乳腺发育的原因,在中国报道相关事件后,美国著名作家John Robbins发表了一篇评论,在评论中他引述Saenz de Rodriguez医生的话,“在97%的案例中都可以明显观察到异常乳腺组织…跟婴儿食用了市场上的全牛奶相关。”为什么Saenz de Rodriguez医生这么肯定呢?“当我们让小患儿不再食用鲜牛奶…她们的症状就大多逐渐消失了。”

Robbins的评论是一个清晰而有力的针对圣元奶粉的指控,尤其是在卫生部试图为圣元辩解时仍然报道了达到乃至超出成人饮用牛奶中雌激素水平时。在有一个明确的从机制到实践都有较强证据的因素被证实时,仍然试图用不明确的机理来寻求替代解释,是不符合科学规范的。

、中国不符合国际规范的婴儿奶粉让人产生更大的担忧,那就是在雌激素之外还存在着什么。科普作者试图让我们放 心地食用牛生长激素(BGH),但忘记告诉我们国际规范是不充许有激素残留在婴儿奶粉中的。牛生长激素或许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牛生长激系并非唯一的能 刺激生长或者控制牛产奶的激素。

在雌激素范围内,有两个著名的家伙,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在1960年代被证实它有致癌作用后,FDA在 1972年试图禁止它的使用,在1979年才成功,但其违法使用仍然持续了很长时间;另一个著名污染物质是酚甲烷(Bisphenol A,BPA),与DES一样,BPA也是在1930年代发现的,它最初用于作用雌激素使用,但随着更有效的雌激素被发现,它逐渐失去了雌激素的地位,但 是,它的化学特性使得它易被链结起来成为高分复合材料,制作透明塑料,成为重要的雌激素污染物之一。

在激素之外,畜牧业还要用大量的抗生素与农药,在农药中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确认了70多种农药有雌激素样作用,而欧盟确定了更多的该类物质,这类物质的清单在不断地延长。

一个企业置国际标准于不顾,在明知牛奶中含有激素、而且现代奶业就意味着增加了其中的激素含量的情况下,在被质疑产品质量问题引起有明确联系的健康 风险的第一时间内,公开明确否认在当时根本就无法判定的事实,试图误导民众,而不是承诺进一步调查。面对这样的企业,如何相信它们会清除这些生产环节必然 存在的激素与污染物质?

圣元与国内众多婴儿奶粉生产厂商在卫生部带着包庇心态进行检测时,仍然暴露出其雌激素含量与牛奶粗产品中此类激素一样乃至于更高,说明这些厂商根本 就没有采取任何消除污染物质的措施!现代婴儿奶粉的组成成份不应含牛奶中的原来的脂肪,而是要用更为优秀的植物脂肪替代,牛奶成品中的雌激素含量跟脂肪呈 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果这些厂商真正地去除了牛奶本身的脂肪,采用更适于婴儿的脂肪,我们也应当看到相对于牛奶粗产品中雌激素远为更低的含量!这二者的结 合,让我们怀疑圣元奶粉中除了大量的雌激素外,还会有另外的物质导致了婴幼儿的内分泌紊乱。婴儿检查出雌激素高,诚然可能部分来自自体分泌,但如果圣元奶 粉中有导致内分泌紊乱的物质,它同样难辞其疚!

总结

1. 对于支持圣元的专家与科普作者来说,忽略对圣元最有利的科学证据是可嘲笑的。

2. 对于第一条支持圣元的证据,详细分析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不同于幼儿,更不同于成人,奶粉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食物。有兴趣者,可以把幼儿或者成人的全部热量换成奶粉算一算,那雌激素的含量就绝对不是可以忽略的。

3. 对于第二条证据,很遗憾,即使是最好的奶粉,在模仿人乳上都差得太远,而有证据证明人乳比没有激素的牛奶与大豆奶都更少引起性发育提前,因此,人乳中含有 激素只有参考意义,并不能用作实际比较——那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联合标准委员会不允许婴儿奶粉中有激素残留的原因。

4. 有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婴儿对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都很敏感,更不要说雌激素了。

5. 有医生在临床上观察到普通牛奶可以导致乳腺发育提前,在停用后症状消失。

6. 微小青春期不足以解释明显的超过1岁的乳腺发育,在有更好的解释下,不应当成为选择。

7. 圣元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都太小,根本没有诊断假性性成熟的条件,需要继续观察。

8. 如果一个企业不负责任,牛奶中的激素原样保留,那么其它还有更多的激素与污染物质可能导致观察到的现象。

基于上述综合,可以初步判定圣元并非无辜。卫生部及其专家,以及民间的科学作家,都需要做基本功,为中国婴儿的健康提供确切保障,科学,不是可以任意玩弄的!中国需要执行国际标准,起码为了婴儿,应当如此,否则,触患了道德大忌了。

唉,无辜的孩子们,谁叫你们,不幸生在中国!长大后要学好科学,免得被人害了。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TAG: 圣元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