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伯虎

也谈食品安全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08 09:48:25

法制日报发表了题为《食品安全事件为何屡屡发生?背后失职渎职腐败严重》(全文附于后)。从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腐败。
      这个答案对吗?可以肯定地说,完全正确。
      但是,完全正确的答案不一定是需要的答案。有时候,采纳太正确的答案反而会误事。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我国目前的食品工业状态。
      依我看来,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处于转型期,从家庭餐桌为主向社会化供应发展,从小作坊式的小量、辅助供应向大工业的大量、常态化供应发展。
      我国的服装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人们的衣帽鞋袜、内穿外套、男女老少、春夏秋冬、日常社交所需的服装已经完全实现了大工业生产,社会化供应。改革开放初期 还存在的家庭自制、裁缝定制等等服装供应模式已经几乎退出历史舞台。衣料、印染、缝制的各个服装生产环节已经十分完善且齐全。
      与此相比,食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则刚刚开始。粮食食品的情况相对好一些,蔬菜和肉类食品则相差甚远。仅从原料生产看。蔬菜的规模化种植还很少,农 民个体种植依旧是蔬菜生产和供应的主体,种植规模的扩大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受到了土地所有权(或者说是承包制)的限制。家畜饲养要比蔬菜的情况好一些,规模 化养殖已经初步实现,但这种规模化养殖仍然是个体生产,只不过是个体养殖规模比家庭养殖大了而已。制约家畜饲养规模扩大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土地的所有权, 但与蔬菜种植相比,制约强度要小些,占不了很多土地就可以建成一个几十万只的养鸡场,几千头的养殖场,几百头牛的养牛场。粮食情况之所以好,是因为粮食的 储藏比蔬菜和肉类要简单的多,而且由国家控制了粮食的收购和储运。
    蔬菜和禽畜这样的原材料生产和供应模式怎么可能满足工业化、社会化的食品生产和供应呢?
    食品的其它生产环节基本和蔬菜生产大致相同。仅以馒头加工为例。国外的面包和我们的馒头具有大致相同的属性。国外,家庭已经基本不烤制面包了,每个城市, 甚至一个地区的面包都由少数面包厂生产,这种面包生产厂的规模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的馒头却依然以家庭蒸制为主,但各个城市的街头和超市已经有了不少的馒头 销售点,发展好的地方可以做到家庭基本不蒸馒头了,但是这些馒头无一不来自个体的馒头加工点,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可以供应整个城市的馒头加 工厂。
    这样的生产规模和供应模式决定了其质量的不稳定性,也决定了其品质的不可控制性。
    三聚氰胺事件出在乳品企业,瘦肉精出在肉制品企业,而且都是超大规模企业,不论三鹿还是双汇都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
    其次,是不是管住了腐败就可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发生呢? 我的答案是,不能。
    腐败不能不反,容忍腐败是会亡党亡国。但是仅仅解决了腐败并非解决了问题的全部,甚至连问题的本身也不能解决。
    交通系统曾经屡屡发生腐败大案,有好几个地方的交通厅局的一把手都是前赴后继地贪腐。就象割韭菜,割了一茬,又出来一茬。这只能说明,产生腐败的根源没有 找到,或者压根就没有找。只有把韭菜根挖出来,甚至把原来长过韭菜的土壤作个彻底的消毒,新一茬的韭菜才不会再长出来。
    食品安全问题与此类似,绝对不是一个腐败问题就可以一言以蔽之的。解决了三鹿的腐败,却冒出来个双汇的腐败。解决了双汇的腐败,绝对不敢保证就不会再冒出来新的腐败。
    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前面已经分析了,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不适应。只有从这个根本出发,彻底改变食品生产方式,才能够不但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同时保证食品安全。
    目前的重点是管好食品原料的生产。
    这就首先需要转变农业和食品不相干的错误观念。应该认识到,食品安全的源头是农业。用食品生产的术语说,食品生产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是农业生产,即蔬菜种植、动物饲养等等。
    乳品行业巨头蒙牛和伊利汲取三鹿的教训,自己开始养牛了。据说,双汇也要自己养猪了。祝愿他们把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建好,政府、官员和相关政策也应当支持他们把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搞好。
    各级财政部门都设有农业发展办公室,它的任务是使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发展。以前这笔钱是支持企业的,但从2009年开始这笔钱就只支持农业基础建设了。一 个该部门的官员的解释是,“国家的钱不支持老板了”。很明显,这种观念有悖于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是农业生产的观点。支持了食品企业老板,让他把对食 品质量的控制延伸到原料生产,是改变食品安全形势的根本所在。希望财政部门能够转变观念,恢复农发资金对食品企业的支持。
    第三,当三鹿、双汇这样的问题出现后应当怎么办。
    打击贪腐,打击犯罪当然是必需的。但是,是不是也应当有其它的办法呢?
    打击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最容易向老百姓交代,最容易出政绩的办法。多年来,很多官员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出了“钉子户”怎么办?打击!出了群体性事 件,怎么办?打击!甚至有人上访也要打击。不少地方的公安因此而沦落为政府的打手,以至于公安部不得不发文,明令禁止此等行为。
    我想,官员们应当懂得,违法犯罪才可以打击,没有违法犯罪就不能打击。即便是违法犯罪,打击之余,还需要做点别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波及面广、影响大的事件更需要瞻前顾后,打击的同时尽量减少损失。
    媒体也应当配合官员这样做,不要把官员逼到死角,只能狠狠地打击而不能顾及其余。说句不好听的,记者先生们,你们不要只图自己的痛快, 还是积点德吧。凡是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的奶粉都被媒体冠之于毒奶粉,是不是凡是含有瘦肉精的肉也都要冠之于毒肉啊?三聚氰胺究竟毒到什么程度?瘦肉精又究竟 可怕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你们搞清楚了吗?
    三聚氰胺事件出来后,全国上上下下一片喊打,结果是不仅三鹿轰然倒下,整个乳制品行业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元气,而且殃及奶牛饲养业。损失 实在是太大了。解决了双汇的问题,会不会也是双汇轰然倒下,而且殃及其它肉制品企业,甚至殃及整个肉制品生产业,乃至饲养业。我们不能不担心啊,这样搞下 去,中国人吃什么啊?
    能不能给超标的“毒奶粉”找一个比销毁好些的办法呢?能不能也给含瘦肉精的猪肉也找一个出路呢?我建议,不论官员还是记者都想一下这个问题。答案的前提无疑是保证食品安全。
   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从奶粉中除去三聚氰胺而保证奶粉品质和安全的技术(见本人在科学网的其他博文)。但是,在习惯打击的官员面前,在习惯为打击摇旗呐喊的媒体面前,在谈虎(这个虎技术三聚氰胺)色变的围攻人群面前,这项技术只能束之高阁。  
   最后,我建议每个人,不论是官员、记者、专家,还是一个普通消费者都问一下:这些超大规模的领军企业为什么会频频出事呢?是不是还会有这样的企业出事呢?这样的超大型事件出来后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呢?
 
附:
食品安全事件为何屡屡发生?背后失职渎职腐败严重
2011年04月06日 14:45:45  来源: 法制日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政机关玩忽职守、怠于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净化食品市场秩序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导致唯利是图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有恃无恐地制造食品安全问题,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食品安全,一个令公众谈虎色变的话题有望在未来得到实质性转变。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立即排查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和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立案侦查一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职务犯罪案件。

  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通知的精神相呼应,在近日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中,检察机关迅速有所动作。

  河南“瘦肉精”事件被曝光后,截至4月1日,检察机关已经对12名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立案侦查。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透露,河南“瘦肉精”事件被曝光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即派出由渎职侵权检察厅负责人带队的工作组,赴河南督促查办“瘦肉精”事件背后的有关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

  另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发生在河南的“瘦肉精”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

  据了解,有关部门已对涉嫌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72名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对涉嫌工作失职的53名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记者 了解到,事实上,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明确禁止在养殖业使用“瘦肉精”。在2009年3月,河南省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 合下发文件,要求强化“瘦肉精”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其监管的环节依次为:养殖、屠宰、流通、药品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等。

  但是,这种严格的监管流程却形同虚设,其背后的原因“大同小异”。

  媒体 公开报道显示,用“瘦肉精”饲养的生猪,从河南到南京一路畅通无阻。很多销售者手中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等各种手续一应俱全。而这些手续全是用钱换来 的,一些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真正实地检查、检疫,只是收几百元钱就盖章发证。甚至有的工作人员在运输现场发现食用“瘦肉精”的生猪死亡,也任其宰杀处置, 未加任何制止。

  “现 在查出的‘瘦肉精’事件,了解一下背后的监管就可以看到,只要给钱就可以盖章,甚至公章很‘合理’地就流到外面去了。合格证之类的证件全都可以用钱买到, 这样多么危险。”食品行业资深人士、原广州市奶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向记者分析说,“‘瘦肉精’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与食品安全紧密 相连,这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这次提出将渎职犯罪作为办理食品安全案件的突破口、切入口,可以被认为是从建立整个食品安全防范体系的角度进行的尝试,同 时也具有很大的威慑力,查出一批马上处罚,追究责任,会起到一种警醒和预防的作用。”

  “瘦肉精”事件与此前的三鹿奶粉事件相比,有颇多相似之处。业内人士在分析三鹿事件的成因时大都认为,在企业良心变质的前提下,监管缺失是最后酿成重大食品安全违法事件的主因。

  “基 本上每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有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贪污受贿行为。”王丁棉说,以三鹿事件为例,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开庭审理了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被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庭审中,田文华称,她在获知三鹿集团送检的16个批次奶 粉样品中有15批次检出三聚氰胺后,于8月2日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8月29日,她再次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市政府。然而,有关部门对此事 却迟迟未能作出反应。

  “在 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政机关玩忽职守、怠于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净化食品市场秩序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导致唯利是图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有恃无恐 地制造食品安全问题,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行政机关还为不具备法定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经营者大开绿灯,为其发放行政许可牌照,社会影响极 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对记者说。

  正是由于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渎职、贪腐问题严重,有关专家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此次出台的新规给予了好评。

  “影 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一是来自企业,二是来自监管部门。现在加大了对危害社会稳定的食品安全犯罪、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对那些有监管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在食 品安全问题上有玩忽职守、重大过失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表达了司法机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决心,也有利于恢复广大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心。因为 现在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犯罪违法成本低,违法收益高,这次重拳出击,对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降低食品安全的违法收益都有积极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 落实。”刘俊海说。

  今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了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者的处罚标准

  对 此,刘俊海建议,动用刑法打击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腐败渎职问题时,应严查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有些部门在小集团利益的驱使下,采取了‘有利就抢着 管,无利就让着管’的实用主义思维。此外,地方政府与被监管企业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出于本地财政收入、政绩、人情、贪腐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地方 政府有可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推行地方保护主义。上述状况所酝酿的潜在监管风险和腐败诱因都显而易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刘俊海说。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局面略有好转,但依然严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更有必要将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放到首位上来。”刘俊海说。(杜晓 谷艳东)


TAG: 食品安全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4-24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4480
  • 日志数: 41
  • 文件数: 80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2-06-1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