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学术报告中提问?怎样答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03 10:56:52/ 个人分类:博士生“夜话”

  怎样在学术报告中提问?怎样答问?

  在前天的博文“怎样聆听学术报告”中提到,要在听报告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必须积极地提问题;反过来,对于报告人来说,有一个怎样答问的问题。这里就我平时的观察和分析,做一些初步探索。

  怎样在学术报告中提问?

  在任何场合,提问题是一种艺术。问题提得有水平,就能加强互动,促进交流,获得收益;反之,则一定收效甚微,甚至有相反的效果。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的一位朋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你会焦急地询问其亲属。倘若你问:“他的病越来越重了吧?”甚至问:“他快死了吗?”病家听后必定火冒三丈。当然,谁也不会这么愚蠢地设问,一般会问:“他身体好些了吗?”而在学术研讨中,的确有些年青朋友不会提问题。

  近年来参加所里的seminar,我发现研究生中提问题常是那么几个“勇敢分子”,多数人选择“保持缄默”;有些青年朋友简直不知道该怎样提问题。

  要改变现状,应该认识到如下几点:

  ——提问是最好的学习,不提问很愚蠢。应该把参加学术讨论看成不可多得的学习良机,而提问则是充分把握新知识的钥匙。钱伟长先生经常说,seminar报告总是不能全听懂的,要提问题,没有愚蠢的问题,不提问题才是愚蠢的!年青学生常常胆怯,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胆提问,生怕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其实大可不必顾虑重重。谁都不是什么都懂的“神仙”,不管提怎样的问题,没人耻笑你,而且像我这样年龄偏大的,一定对提问者赞赏有加;年龄稍长的,提问时也许顾虑更多,因为国人的传统观念是“胡子越长越有学问”,生怕提错问题在年青人面前“跌份”,其实也大可不必,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学问并不与“胡子的长度”或“职位的高度”成正比,越是虚怀若谷地承认自己并非“万事通”的人,越能受到尊重;

  ——提问题的出发点是为了共同商讨疑点,必须抱有虚心学习、与人为善的态度。另一个极端是,有人积极设问,目的却是刁难对方。这也不对。通常在提问时应说:“这个工作做得很好(或这个想法很好),但我有一点没弄明白……。”有的年青朋友提问倒没有刁难之意,但采取一种质询或低估讲演者的提问方式,听来让人不舒服,于人于己,都绝无好处。比如说,你这么开始提问:“你这个方法不大好用吧!我搞不懂……”,就很不妥当,还没搞懂,怎么能低估别人的方法?只有在小组seminar的熟人之间可以这样直来直往,但弄得不好,也会伤和气;

  ——提问题要学会抓大放小,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在以上两方面端正了态度后,进了报告会会场,你就会努力让自己的脑细胞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积极发问了,关键就转为“提问艺术”。不少年青朋友设问过细,没有抓住要领,这不大妥当,在听大型学术报告尤其如此。我所的seminar的报告人多是“学术大腕”,通常做某个领域的overview,这时若问:“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就不合时宜了。应该学会从问题提法、数学-物理建模要领、解法关键(或实验运作关键)、结果分析、主要结论、科学方法论等大处着眼,弄清关键性环节。当然在小组seminar上可以提细节性的问题,但仍应把握主流。

  ——提问题要注意礼貌用语。在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中,说话不必斟字酌句,而在较为正式的报告会或学术大会中,应该适当注意提问的态度和用语。一定要以商讨的态度和口吻说话,多用几个“敬词”或“情态动词”,例如,“请问……?”“能否解释一下……?”等等。报告人给予清晰解答后,若有异议,就继续设问;若同意,就表示感谢。总之,“礼多人不怪”。

  学会提问,以上四点最重要。当然还可以讲很多。要紧的是自己在实践中学会提问题,这样你会从学术研讨中得到最大的收获,享受最大的乐趣。

  怎样在学术报告中答问?

  现在转换一下角色,你成了报告人,如何来回答听众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做报告之前已做足了功课,对要讲的内容烂熟于胸,甚至对听者可能提出的问题也有合理推测。

  我觉得答问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以真诚的态度看待所有提问。对长者的质疑和年青人的发问要一视同仁。我注意到,一些很牛的报告人细听了问题之后,会先来一句:“This is a good question……”或者“问得好!”这就产生了一种亲和力;也就是说,报告人要用商讨性的回答,体现“没有愚蠢的问题”这一信条,鼓励任何听众发问;

  ——认真听清问题的要点。先要弄清提问者问的究竟是什么,关键何在?倘若会场扩音效果不好,你没听清,不妨走近提问者,让他/她重复一遍,并向听众复述问题要点,然后针锋相对地回答问题;

  ——丝丝入扣地回答问题。应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切勿答非所问或王顾左右而言他;回答要简洁明了,清晰易懂;最后不忘说一句:“不知道我是否回答清楚了你的问题”;有时报告人处于被审查的地位(例如答辩),更不能规避实质性问题,应拿出吃奶的力气把问题回答清楚,也可以说一句:“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令人满意?”(有时是画蛇添足,那就别加);

  ——采用诚恳老实的态度来回答问题。有时提问者很厉害,一下子击中了你的“软肋”,你本来对所提的问题就不知道明确的答案。那就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好。”或者,“我目前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听者一般都能理解,因为谁也不是什么都懂的“活神仙”。这时千万别不懂装懂、乱答一气,那只能弄巧成拙;

  ——掌握答问技巧。回答问题无非有三种情况:全能回答,只能部分回答;根本无法回答。对第一种情况,应胸有成竹地充分作答,但切忌卖弄聪明,滔滔不绝,离题万里;对第二情况,老实承认自己只知道部分答案,还不能肯定是否正确;第三种情况如上所述。答问的措辞一定要严谨,结论一定要清晰,断语一定要留有余地,也就是说,少用最高级形容词,少用言过其实的词语;对于不大肯定的说法,一定予以申明。

  掌握了以上各点,就可以顺利过好学术性报告(包括各种答辩)的答问关。


TAG: 学术报告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