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术境界:攀龙附凤读文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08 09:51:25

  做研究,读文献是必备的功课!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来说,要开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这个领域的动态和方向,进而有所作为;要撰写和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也必须建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游刃有余,有的放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同样的,熟读文献三百篇,不会研究也会研。

  读文献很重要!但读谁的文献更重要!我们不可能天下文献一网打尽,一则精力不够,二则这个世界资讯太发达,鱼龙混杂,混淆视听的东西特别多,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为什么不为呢?读文献,其实也相当于跟别人在交流,既是交流,显然就符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则,所以读文献,还是鼓励人要势利点,要攀龙附凤,也就是说,要大读特读精读研读牛人牛刊物的文章。看戏要看梅兰芳,读书要读经典,学马列要学原著,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孔明说:“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从势利方面说,读文献如果也要读出点功名来(发表经典文献就是功名),就像升官发财一样,攀龙附凤是良策也。

  从培养学术境界和眼光来说,读文献,攀龙附凤更是良策。“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作第二等的题目!”做事就要做到一等!常人虽然有这种气概,但很难做到这种境地,究其原因,是大多数人无龙可攀无凤可附,或者说大多数人没有攀龙附凤的意识或气势。国家鼓励出国留学的研究生要“上名校,从名师”,说白了其实就是要攀龙附凤。要挣钱,跟李嘉诚做,挣大钱,跟包工头做,只挣几个苦力钱。做学术也一样,名师出高徒。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名校从名师的,咋办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庸师的学生靠自家,努力读名师的文献,领悟名师的境界和思想,就是很管用的一条路子。

  企图一网打尽相关的文献,可能得不偿失,既不利于提高我们的水平,更不可能提升我们的境界,还有可能使我们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以为这个世界没有我们可做的事;经常读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性的文献,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尽管这些文献可能更适合初学者的胃口。

  有选择性地读文献,也要因人而异,因刊而异,不能因题而异。很多人读文献,往往根据标题决定是不是要好好读一读。建议还是不要这么干,要先看是谁写的,文如其人,是龙或凤写的就读,是龙刊物或凤刊物的文章就读,不是的话,不鄙视就不错了,要有一种境界和气概。大凡写文章的人,自认为是好东西的,必然会往尽可能好的刊物投。

  读书也一样。我以前喜欢买书,后来发觉其实我这辈子只要几本大牛们写的经典著作就够了。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专业书其实大多是瞎编的,编的人本身就极有可能对里面的东西不清楚,更不用说理解了,你去读它们,耗费时间和精力是小事,误入歧途是大事。现在偶而也买书,但我要攀龙附凤,看是谁写的,我认为他/她的水平很高我才买,我认为他/她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我才买,否则,翻都懒得翻。当然了,火车上、厕所里读的书就另当别论了。

  我不懂文学,但我热爱文学作品,要求依然偏高。韩寒、汪涵、徐静蕾之所谓名流的书,我是绝对不看的。我偏激地认为它们有文字,但没思想;他们是为金钱而写,不是为思想而作。我攀贾平凹,我攀王蒙,但我坚决不附琼瑶。

  郁达夫说:“文人活在世上,文章往往不值半分钱,大抵饥饿以死。到了肉化成炭,骨变成灰的时候,却大家都要来攀龙附凤,争夺起来了。”郁达夫提醒我们,骨变成灰而又被攀龙附凤的人的文章要好好读,如牛顿、麦克斯韦、波恩、狄拉克,如鲁迅、巴金。

  “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攀龙附凤读文献,很快就会勃勃乎其不可及也。


TAG: 文献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