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大双硕士跳楼自杀的更深内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09 14:10:19

  3月4日,北大双硕士毕业生袁健因为事业和感情受挫跳楼自杀,引发社会热议。3月18 日,教育专家张宇东在其博客发表文章指出,我不同情这样的死,因为不但毫无价值,而且自私到了极点。

  事业不顺加上感情受挫,袁健最终选择结束年轻的尴尬生命和痛苦的高压生活。如果说我知道的更多,那就是袁健所在公司采用末位淘汰考核机制,恰巧他在感情受挫的时候,同时遭遇业绩最差惨遭淘汰的窘境,于是选择自我了断。还有一个细节可能不被外界所知:袁健在之前的一家公司也是因为末位淘汰遭解雇才到了现在的单位,不想重蹈覆辙。

  这样的事件,已经不再让人感到震惊。任何事情见得多了就会习惯并漠然。这两年来不断爆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海归博士由于经受不住各种生活打击而最终选择轻生的新闻,那些逝去的生命留给世人的是遗憾是惋惜,更多的是一声无奈叹息。但我不同情其中的任何一个,因为这样的死不仅毫无价值,而且自私到了极点。

  就业注定是今年的热门话题,无数人还在苦苦寻觅工作,六百多万大学生又将涌进城市,更多的人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和后来人的威胁,如果遭遇挫折就去跳楼,城市里将尸积如山。

  若要真的为双硕士跳楼找到一个根本缘由,肯定要着落到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上面,家长重视考试分数,学校重视升学率,而都忽略了素质教育,等等,说过太多了,声音又是那样微弱,所以有时候懒得再说。但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摸索十余年仍然不遗余力的人,我又不甘心就这样沉寂,我还有力气呐喊几声。

  骄子们在学校里应有心理教育这门课程,但一切都停留在理论上,为了成绩和学分,没有几人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对未来至关重要的课程,它在多数孩子眼里只是两三个必须的学分。

  为什么满腹经纶的大学生遇到一点波折就选择逃避?有人认为用人单位难辞其咎,这是毫无道理的同情泛滥,末位淘汰只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每个阶段都选出一个人去跳楼的游戏。

  这些逝去的人没有带来任何积极影响,如果说真有那么一点价值,就是让人有了反思的例子。

  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并用他们无私的爱将孩子养大,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骄傲。因为一时失意就潇洒地将生命毁灭,留给亲人的是无止尽的痛,这是何等自私又多么懦弱的一种残忍。

  人生短暂,对于多数人来说,人生并没有被赋予神圣使命,也无须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无限的意义。用平常心待平常事,做好人的本分——做社会的好公民和父母的好孩子,人生足矣。

  如果非要轰轰烈烈,那就好好的充实自己,并且耐心地等待,总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既有死的勇气,就更有活的勇气。史铁生《我与地坛》里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每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化为尘土,活着的人在脆弱的生命面前,无论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苦,人生之路是多么的曲折,无论今后的日子要遭受多么大的折磨,都不要轻言放弃生命。因为你对死都不怕,还怕活吗?”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TAG: 北大双硕士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