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大军中的炮灰团(郭桅)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01 11:21:05/ 个人分类:研究生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去年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炮灰和炮灰团这些个关键词又在脑子里翻转,战争的喧嚣让我思绪万千。想到自己身在一个大课题组,又身在中国科研在大环境中,无钱无权无关系,不就是科研大军中的一把炮灰吗?中国的科研领域中应该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炮灰吧,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呢?我不知道。但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同样适合于科研领域,尤其是中国目前的科研。一个个国家级奖项,一篇篇所谓的高影响因子文章背后,牺牲了多少普通研究生的青春和生命。精英们毕竟不多,而能被国人看得起的也就是清华北大等少数几所学校的精英。关键是这些所谓的精英很多很早都去了遥远的美利坚。留在大陆这个战场的,是无数个今天我要讨论的炮灰们。

  科研大军中的炮灰和真正战场上的炮灰或许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在诸多方面又何其相似。炮灰们没有尊严,一个字——贱!为了满足上峰的欲望或指令,他们必要且必须把自己的命填上去。我身边的还有我所接触到的“兵渣子们”很多都来自于普通本科院校甚至专科院校,既非211,更非985,他们能读上研究生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还能干活,在上峰的眼睛里,他们不懂科研,没有科研素质,日赴日一日的重复性劳动让他们对科研起初的一丁点神秘的热情消磨殆尽。生命也在这无意义的冠以科研名义的消磨中悄然逝去。人生最风华正茂的五年、十年当了炮灰。在中国,在所谓的大科学项目横行的背景下,论文唯影响因子马首是瞻的舆论下,炮灰们其实能做的微乎其微。其次,贱字还表现在找工作上,很多令炮灰们向往的部门动啧又是211、985的。本来嘛,龙生龙凤生凤,“好”的岗位只能给精英人才,炮灰们也只能埋怨自己没能有双有能耐的爹妈。于是被贴上标签!炮灰们只能甘当炮灰!科研的大军中永远只会关注精英。炮灰们不懂,为什么国家那啥的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都必须从国外引进?本土的炮灰们,这些科研的渣滓们真的一无是处么?一点机会都没有么?

  因为命贱,炮灰们没有好的装备,更谈不上好的待遇,在上峰的脑子里,炮灰只是一堆数字,随时可以从纸上抹去。在长年累月的郁积中,炮灰们自甘堕落,他们不相信他们可以打胜仗;而在上峰的印象中,中国炮灰们应该为战争的失败承担最大的责任,他们就是一群垃圾,他们的无能他们的一溃即散导致了直接的丧师失地!最最要命的是,炮灰们在失败中在忽视蔑视无视中丢掉了魂。科研大军尤其是中国的科研队伍里充斥了太多这样的炮灰。研究不再是乐趣,而是一种比死亡还要可拍的东西。更要命的是,科研炮灰长期的自甘堕落也让自己丢掉了魂——甚至对生活的信心。

  是谁造成了今天的这种情况?真的,我们不能直接去指责我们的上峰(导师)如何如何!身在中国的教育科研乃至中国社会这个大的背景下,几乎每一个因素都可能是制造炮灰的诱因,死板的教育体系、僵化的评价体系、人情关系、官僚化的行政体系、过低的待遇等等。

  很乱,理不出头绪,但我知道在诸多的因素里,这里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忽略了对个体的关注。在我所知道的情况里,极少有导师问学生——你对哪个领域感兴趣,你想要做什么?当然作为学生也很少接受过这样的训练。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学生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训练;还有人会说,学生能执行好导师的想法就不错了。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没有理由忽视对个体的关注!因为,每一名炮灰都很可能会成为一名英雄。于是,炮灰们能得到的待遇是——被上峰无限期的漠视,或是被残忍的摧毁自信心。而实际情况,相当一部分的导师就是那么干的——以科研的名义!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团长,他深谙战争的规则,他能把一帮炮灰锻炼成精锐之师。他究竟凭的是什么呢?很不解!后来才知道,他是最大限度的激起了炮灰们的自信心,他让炮灰们知道,敌人并不可怕,同时激起了炮灰们对战争的野性。战争是残酷的,敌人是残忍的;要想赢,就要能忍受战争的残酷,就要比你的敌人凶狠百倍。当然,光是狠和信心是锻炼不出一个战无不胜的团队的;其次,是他对这个团的热爱。他爱惜的士兵,珍惜士兵的生命;当然他也知道珍惜性命最好的办法是逃跑,但是战争不允许逃跑,于是就要训练。他哭着恳求美国教官留下,目的只是为了让他的士兵在真正的战场上拥有最基本的求生技能。对团队的仁爱,对每一个子弟兵的关心,让所有人都很信心。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团队想不惊人都很难!

  科研难道不也应该是这样吗?我们应该告诉学生,科研其实不难;我们应该训练学生,让他们拥有基本的搜索情报、设计实验、整理数据、分析结论的能力;要告诉他们,仔细的观察记录,你总能发现问题——科研就是这样;要鼓励他们,你是最棒的,结果做得不好不是你不够认真,只要各个客观环节都没有问题,你要相信你的数据。可能,有相当多的导师会抱怨,现在学生的功利心太强,根本不是做科研的料;问题的另一方面,又有多少老师是教学生的料呢?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有最求卓越的权利!也许很多读研的人将来都不会从事科研这个行业,可是在做科研炮灰的这么些年不该是空白啊!起码可以通过做科研,学会独立做事的方式,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吧。可是现在我看不到,至少我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的大多数现状都不是这样!

  在我的团队里,有一个从外地来的进组联合培养的女生。她是无数个科研炮灰中平凡的一个,本科毕业于一所不知名的地方院校,后来考上研究生。我问她,为什么选择读研,她说本科老师讲的很糟糕没有学到什么,读研就是想多学些东西。哪知道,研究生的导师没有什么课题,放任的管理让她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后来主动联系来到我们这个课题组。我们的这个课题组很大,她在这样环境中也是属于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炮灰。她起初分配给我带,我教了她一些简单的情报搜索独立思考等方面的看法和一些实验技术。后来她调走了,干不上什么活了,这让她郁闷了好一阵子。后来我跟团队的负责老师谈了一次,我说她的战斗欲望很强(做实验的干劲足),独立做事的能力也不错,晾在一边很可惜了。于是团队的老师很快重新明确了她的任务。她开始独立承担一个方面的实验。起初,她觉得压力很大,担心实验不顺利。后来,在经历了一些波折后,实验做得很棒,现在是团队独挡一面的骨干。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她找到了自信心,还有未来的希望。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常规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的有趣的现象,这些很可能成为课题组将来的工作方向,此外她对不少实验操作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一些确实也很有用。

  这就是我所见的身边的一个科研炮灰,多年之后很可能没有人会记得她为课题组做过什么,而她的工作很可能会并入别人的论文而她的名字甚至都可能不会出现在论文的致谢中。但她的想法始终很简单——只是想学到些东西。我不知道中国的科研大军里,还有多少像她那样的炮灰?

  “与子同袍,岂曰无衣?”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沉重的科研实验任务下,在忍受了无数次上峰的责骂后,在精准的计算着当下日益攀升的生存成本时,炮灰们很多时候只能相互鼓励和依靠。论坛上,他们交流实验,畅论天下,憧憬未来,相扶相助;现实中等待又是——无奈!

  没有出身——多数来自扩招的地方不知名高校,即便研究生毕业了,很多也不能得到体面的工作,冠以等级的标签!

  没有依靠——多来自农村,有限的家境使得他们没能早早的出国深造,披上海龟的外衣!

  没有支持——工作的时候,他们用双手“制造”数据;休息的时侯,他们还要想尽办法“找”些补贴维持生计。

  没有理解——炮灰们只是数字,因为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理想和未来。

  ……

  “没有钱,为什么还要去读研?”——这是我在网上见过最无耻的一句话!就好像在战争时期,有人说“怕死吗?那就别去打仗啊!”是的,大家都不去赴死,死的就是剩下的大多数人,血的教训已无须赘述!

  怕死——战时的炮灰们的确是怕死,但更怕死的没有价值!有什么比生命还重要?一边是命,一边灰。炮灰们说:“中国战局能搞成今天这个样子我有罪,但不该死!”很多时候,炮灰们是为死而死!看不到希望——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中国的科研又该怎样呢?长期对底层炮灰们的漠视让炮灰们已经没有了信心与希望!那么——中国科研的希望又在哪里?


相关阅读:

TAG: 科研大军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