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成长的十条黄金戒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20 14:15:01/ 个人分类:科研路上

人的成长是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经过教育、培养和训练才能成才!人才的成长取决于内在的主观努力与外在的客观制约。古今中外,英才辈出,他们无不具备一个共性,那就是:天赋加勤奋,聪明加汗水!爱迪生认为:“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牛顿也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先哲圣贤留下了人才成长的金玉良言,我从中悟出以下十条黄金戒律,供各位参考。若有失偏颇,诚望不吝指教!

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要以德为先!学生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老师要讲究师德、师风!同样,做科学研究也应秉持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不懈追求真理,永远保持热情。生活不必讲究奢华,治学则应精益求精;论待遇不必跟人攀比,做研究务求超越前人!
二、名师出高徒。 中国有句老话:“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说明年轻人的成长受德高望重、满腹经纶的老者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如果有可能,无名鼠辈们应争取拜名 师为徒,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摘取胜利的果实!然而,“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使拜在名师门下,若不思进取,也不乏碌碌无为之辈!

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求学阶段,学生应该虚心向老师求教,争取学到真正的本领。在向科学高峰攀登时,学有所成的年轻人要打破各种陈规戒律,勇于向权威挑战,这样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四、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教条,不要轻信,对于权威,不能盲从。在科学上,怀疑精神尤为可贵!只有开动脑筋,甩掉包袱,才能取得创新和突破。如果跳不出传统观念的桎梏,将无法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五、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在研究中,应随时把握机遇,注意观察,不要忽略细节,同时也要勤思考,多对比,做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当研究遭遇瓶颈无法突破时,既不要放弃,也不能 莽撞,必要时可以停一停。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处理,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从而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 法。

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也许你在某个方面不太行,但可能在其他方面很行。做学问,不仅导师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善加利用,学生们也要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脑子好使还是动手能力强?擅长做理论研究还是适合做实验?不可否认,只有自己最拿手的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七、好奇不能少,兴趣不可无。 对科学的好奇心,是引导自己向未知世界探索的驱动力,而对研究课题的兴趣,则是让自己保持旺盛创造力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那种半夜冒出灵感也忍不住 要去实验室验证的项目才是自己最愿意做的研究。如果一想到自己的课题就头痛,那是不可能做出什么像样的结果的,最好是尽早放弃。
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光”!不论你做什么,只要你认真选择过,而且肯用心、肯“给力”,就没有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相反,“这山看到那山高”,好高骛远,浅尝辄止,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九、胜不骄,败不馁。对待成功,要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胜利;面对挫折,不因物忧,不以己悲,真正达到“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面对别人的成功,不要妒忌,也不能“挖墙脚”,而应更加努力,实现超越!

十、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谈兵、信口开河、光说不练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忌。任何一个科研课题的立项,都必须建立在广泛查阅及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同样,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任何科学假说,都必须经过现场试验的验证。
 

TAG: 黄金戒律

千年小巫女 引用 删除 千年小巫女   /   2011-04-27 11:54:18
好文章,
千年小巫女 引用 删除 千年小巫女   /   2011-04-27 11:53:53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