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华:研究生每天断网工作1小时可以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22 11:50:51

  有研究生自我剖析道:“现在我坐在电脑面前的时候,每天必做的事包括:打开QQ(隐身,很少聊天);打开QQ空间网站,看看朋友们的新动态;打开校内网,看看朋友们的新动态;打开优酷网,看看新视频,了解当天国家大事;打开学校BBS,浏览十大里面学校里面新鲜事;浏览本科所在大学BBS,娱乐;打开文献,看文献。”

  高中生成为网瘾误了前程、大学生上网误了学业的事例大家都不陌生了。尽管研究生已经成熟了很多,自控能力强了不少,但对于网络的诱惑,同样是难以抵挡的。在网络资源紧张、控制流量、上网需要交费的时候,导师们或研究组对网络控制比较严格,大家上网以收发邮件、查阅文献、下载文献资料等与科研和学习相关的活动有关。后来网络愈发发达了,经济发展了,单位里网络免费了(科学院系统应该是免费的),每个研究生也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人手一机的情况是很普遍了。无疑,网络时代给科研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拓展了视野,好处是列不完的。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说重一点,对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果管理不当或者失控,可能会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这不是危言耸听。

  首先说查文献:现在只要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姓名,点一下鼠标,眨眼间相关的文献劈天盖地出现在眼前。兴奋,满足,马上就是困惑。读不完、看不完,久而久之,会得资源疲惫症,或者文献下载收集综合征。新文献不了解细节,旧文献熟悉结果,来龙去脉模模糊糊,毫无系统性。有些收集的文献静静地躺在计算机里3-5年,一直没有等到主人的青睐。来的容易,自然不会珍惜。过去那种得到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献而欣喜若狂的体验,不会再有了。文献获得容易,免费资源丰富,图书馆也就不去了,专著、著作也很少捧在手里读了。

  再说说交流:学术交流,主要是交流思想,交流实验结果、实验方案等等。如果研究组有组会的,每周会集中交流一下,碰撞点火花,不管火星大小,总是有点亮光。如果研究组有好的文化氛围,大家关系融洽,平时交流顺畅,也会有很多机会(午饭、晚上、休息时间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们多数时间是坐在计算机钱,开着QQ(MSN),带着耳机,随意点着鼠标… … 看着自己下载的文献… … 日子一天天这样过着,走过了春天,走过了四季,走过了一个个春秋,走到了毕业的那一天。那种同学间争论交流、彻夜畅谈的时代,不知道还有吗?任何问题都可以网上解决的时代,让我们丧失了什么呢?我们都有体验,面对面交谈和电话交谈感觉和效果都是不同的;手写的家书和打印的家书,感觉和情分也是有天壤之别的。

  我曾要求研究生上班时间:不要上网聊天,严禁上网玩游戏,严禁看大片,严禁听音乐。实验期间,严禁戴MP3。偶然进入学生办公室,看到学生们的紧张慌张的样子,也就只能理解万岁。对于网络对研究生的影响,一直担心着、矛盾着、困惑着。我曾在有关文章中呼吁研究生到图书馆去,呼吁(生态学)研究生走进大自然中去,离开网络找科学问题。我也曾说过很绝对的话:在计算机屏幕上是很难发现创新性的科学问题的。但问题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学生也不是立马就能意识到的,就是意识到了,也是很难制定有效措施的。上周参加了研究生院的一个导师交流会议,有导师也提出了网络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负面影响(正面作用是肯定的),并有导师介绍经验说要求研究生每天断网工作1小时。当时就感觉这真是个好主意。

  在上周的组会上,我又借机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倡议学生们每天断网工作1-2小时,我甚至说我要向所里网络中心申请研究组网络管理权,能否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给大家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学习工作时间。实际上我更希望的是,离开网络后大家增加思考问题的时间。过多地依赖网络,让我们懒于思考,不去思考。年轻的时候就没有了思考,缺少了思考,会是什么后果?没有思考的研究生生活是圆满的吗?

  离开计算机,我们已经无法工作了。离开网络,我们也不能忍受了。师生都一样。那么,我们就减少计算机工作时间,减少上网时间。捧起书本,打印文献,走进图书馆,走进阅览室,走进自习室,看看是否有效果?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