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兩極論:重自律還是重監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01 10:59:38/ 个人分类:生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句話以極其高的比例佔據了各種以食品安全為己任的書籍的序言的第一句之首。筆者編寫的《食品安全監管手冊》(2007年預印本,400頁)則稍微不同,在經典的兩句前增加了一句,即“國以民為本,***,***”。

  不管是兩句還是三句,人們對食品之重要性的認識,其實都是一樣的——對安全食品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對問題食品表現出無比的憤恨。

  作為國家最大的服務提供者,政府其實也極度重視這件事。僅從政府機構設置來看,能前所未有地為一件事設立一個國務院直屬的副總理級的機構“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家食安委”,其日常辦事機構國家食安委辦公室,簡稱“國家食安辦”,乃正部級),就足以證明這一點。至於全國各地政府齊齊跟進設立的依次排開的專職機構,更是做到了全覆蓋。

  然而,幾年下來,這個系統的工作成效有目共睹——葫蘆和瓢們輪番浮出水面,問題仍不見減少。

  有評論指出,食品安全問題的癥結是多龍治水,責任不清,這確有道理。而說服力不那麼強的,還頗有一些。這也難怪,食品人人有份,人人有話可說。比較極端的兩個典型說法,是糾結於“應該重自律”還是“應該重監管”,難分難解。

  看來,所謂“應該”,都是發自各自的對方陣營——強調重自律的是屬於監管那方面,強調重監管的是屬於消費乃至受害那一方。嚴格說來,處於監管陣營主力角色地位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也是食品的消費者和問題食品的受害者。雖然兩者因所處社會角色不同而發出了有點不同的聲音,但二者其實還是很有共同點的,那就是都對食品亂象深惡痛絕。

  客觀來看,兩個方面發出的稍有不同的聲音促成了社會上的關於食品安全的兩極論。所幸的是,兩個觀點其實並未形成對壘的局面,而是在食品企業、政府監管和消費者三角關係中形成一個單向的壓力洪流——消費者施壓於政府,政府施壓於企業。而企業呢,肯定有含淚的,有偷笑的,也有一如既往的。

  現在來看,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看法,還不至於形成羅生門窘境。各個方面,其實都可以更理性一些。比如,消費者別老去幫扶街頭小食攤,不靠譜的食品再便宜也不買;比如,政府責任部門再聚聚民智,出出良策,把工作再推動進動;企業呢,也別老當萬人所指的受氣包,也要呼籲一下那兩方面更加配合一些,把好企業的品牌突出來,讓老鼠屎進不了本地,同行們攜起手來,淨化自身所在的行業。

  至此,我們可以說,自律和監管都很重要,不可偏頗。

  近期食品安全業界的最高領導李副總理發出了高端指示,一場全國性的食品打假打劣重典風暴已經啟動,即將顯出成效。希望,這次能收到實效,還百姓餐桌一爿清淨。


TAG: 食品安全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