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25 10:26:48

  日本药品管理部门为解决药品使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相关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疗效及评价药品内在品质方面的问题,于1998年起,开展了“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

  其目的是:保证口服固体制剂对于不同患者均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使同一制剂的不同产品均能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

  其内容是:通过“在严格的溶出度试验条件下,在各种介质中均具有较高的、一定的溶出曲线”这一要求来提高体内、外的相关性,推动制剂研究。

  其手段是:通过全面、细致的体外溶出度试验研究,对药品的内在品质、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其涉及的4中溶出介质为:水,pH=1.2溶液,pH=4.0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一般采用严格的条件(浆法,50转)。

  其统计方法采用f2相似因子法和威布尔分布模型。

  个人理解:其不同的溶出介质用于评价不同生理状态的同一制剂或不同制剂的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其不同的溶出条件用于评价不同年龄段的同一制剂或不同制剂的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在统计比较中,f2相似因子法一般用于不同厂家,同一制剂的比较,威布尔模型用于同一厂家不同批号间的比较。

  由于不同制剂的溶出行为不一样,如片剂,分散片,胶囊在进行溶出行为比较时,更多的是采用溶出曲线直观图比较。

  我的问题是:不同的制剂(如片剂和胶囊)在比较其溶出行为时,除采用溶出曲线图比较外,可否采用f2相似因子法的数据用来比较其不同制剂在体内的溶出行为区别?注意不是比较不同制剂的内在质量?有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证据?我的目的是能否采用f2相似因子法通过比较其4种介质中的体外溶出曲线来说明其在体内的溶出行为的区别。

  yaoshenghua,

  体外溶出曲线和体内的溶出行为并不是很相关的,一般在新药报批的时候,要做BE实验,即生物利用度等效性实验,是需要做临床的。

  但是你有资料证明如果体外溶出曲线和体内的溶出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性的话,可以通过比较原创厂家和仿制厂家的产品体外溶出曲线的一致性来代替临床实验。间接证明其生物利用度等效。

  这个前提是"体外溶出曲线和体内的溶出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个怎么证明我不太清楚,是总公司做的,,好象要做临床的。

  f2相似因子法适用范围是:2006年11月24日 药食审查发第1124004号 厚生劳动省医药食品局审查管理课长《关于对仿制医药品生物等效性试验导则等的部分修改》 附件1《仿制医药品生物等效性试验导则》中用来判断仿制药和原创药一致性的。

  皮蛋,

  其实,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别,仅仅是众多参数中的一种而已。也许能够说明问题,但是,绝对达不到“一棒子打死”的地步的。所以,个人认为,该课题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价值,的确能够反应出制剂品质的一些不同。其积极意义不容否认。但是,要以这个作为产品品质“是”与“非”的判断依据,还是牵强了些。

  cpuliuwei

  在正式方案发布前,相关性研究已经完成了,确定了不同溶出介质,不同溶出条件与不同人群的体内相关性的研究。还有,溶出是溶出,吸收是吸收。所以才会有量效学研究,治理讨论的是模拟行为,不涉及药效学。

  相关参考资料:

  谢沐风的文章 :xiemufeng.pdf (176.03k)

  “四面”出击提高药品质量标准.doc (31.5k)

  改善溶出度评价方法_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水平.p df.pdf (147.33k)

  固体药物制剂的溶出度比较.htm (16.7k)

  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统计学评价分析.htm (14.81k)

  医療用医薬品品質情報集 (オレンジブック) と品質再評価.doc (57.5k)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