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科研如同建楼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22 11:44:02/ 个人分类:学术论文

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期间,我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座孤傲的小楼倔强地挺立着,其基础、墙体和楼板甚至没有出现明显裂纹,而其周围昔日美丽漂亮的楼房却倒塌了、破裂了、扭曲了,变成凌乱不堪的堆堆废墟。



图1. 汶川地震中,北川县一个建筑商自建的小楼,没有被震倒,甚至连裂纹都难找到, 而学校、医院、商店甚至县委县政府的大楼都被震趴下了。

 

    调查发现,那些震不倒的楼往往是建筑商自建自住的房屋,普遍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建材质量好、施工质量高的特点。建筑商知道在地震活动带上建自住房,建筑质量与抗震能力对他及其家人意味什么?

 

    我们科研人员也应知道自己署名的论文对自己的职业信誉意味什么?

 

    科研成果是以论文形式公布于众和流传于世的,论文上署着自己名字和工作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写文章就像在地震活动带上建自住的房屋,绝不能偷工减料、胡拼瞎凑、粗制滥造,而要用最好的建材(可靠的数据)、最合理的结构和最佳的施工质量。

 

    文章一经发表,学界评价如何就由不得作者了,肯定就有同行去重复或检验你的结果,有错、有假用不了多久就会暴露出来,而造假者的名字白纸黑字在论文上写 着,这与卖假烟、假酒、假药的还有所不同。所以,在科研中弄虚作假的人是十足的傻瓜,篡改或伪造数据就像在建筑中拿烂树枝充钢筋,建一栋外表光鲜实质豆腐 渣的楼房给自己住,一遇上地震(检验),坍塌了,砸死砸伤的不是别人,正是建房人自己(作者)。

 

    上世纪90年代中,有个国内同事兴奋地告诉我他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一张彩照还上了那期杂志的封面。我感觉奇怪,他之前没有该领域的知识积累,怎么一下子就把文章发到Nature上?阅读后发现他的文章有几处硬伤,其中最大的一处就是其结论和前人以及他自己刚发表的一篇中文文章的结论截然相反,连基本观察数据也被改了,这就不正常了。电话里问他,他说:要是结论和前人一样就发表不到Nature上了。是啊,“狗咬人不奇怪,人咬狗才新鲜”,一切为了发表,篡改数据也在所不惜。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后来国际同行相继发表论文都说重复不了他的Nature文章的实验结果。2005年在美国New Hampshire召开的Gordon会议上, 他的Nature文章被国际同行们批得体无完肤,与他共同署名的那个老美教授也感到抬不起头, 之后连续几年他的NSF基金申请也给拒了。我真傻,竟然把会议上的情况婉转地转告这位朋友,希望他不要再到处吹他的那篇Nature文章了, 那不应是他的丰碑,而是耻辱柱,从此他就对我怀恨起来。

 

    我的那位同事,因为这篇Nature文章后来居然成为什么院士,还时常批评和嘲笑其他院士没有发表过Nature文章。每当有人说起他的那篇Nature文章在国际上声誉不佳的时候,他总不以为然:“科学总要进步的嘛,科学研究总是会走弯路的嘛,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嘛。我那篇Nature文章能引起学界广泛的争议(其实是批评),就是带动和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嘛(其实是误导别人走弯路)”。说这话是,他心里或许想着“反正我院士当上了,你们批评管什么用”。

 

    在北美和西欧国家,科研人员似乎达成共识:宁愿不发文章,也不能发假文章和数据不可靠、观点不靠谱的文章,因为这样文章直接会影响作者在同行中的职业信誉。我那位同事,庆幸不是在北美和西欧国家的大学做教授,当然北美和西欧国家也庆幸没有他这样的教授。

 

    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必须靠思想而活,也必须为思想而活(Lewis Coser)。 没有思想的文章是没有理由存活的,也是留存不下来的。同理,没有发表过任何有思想价值的著作的“知识分子”,哪怕他官衔加身、头戴院士桂冠、整天坐在评审 席上,还是得不到同行学者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成为同行们饭庄茶馆的笑料。所以,知识分子是以思想著称于世的,不是看你的头衔是什么、住房面积多大、是否是 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行政官员的红人。 曹雪芹在北京西郊喝稀饭就咸菜,呵开冻墨,守着孤灯,创作的《红楼梦》流芳百世,现今还养着靠“红学”吃饭谋生的一大批学者专家,而那些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住府院、吃山珍海味、有佣人伺候的王公大臣、达官贵人、御用文人有谁迄今还留下姓名?

 

    现今中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考核太注重研究人员发表SCI论 文的数量,把复杂的科研评价化着数指头的游戏。或许迫于这种制度的压力,很多科研人员急于发表文章,而不是在数据质量和理论水平上狠下功夫。甚至有的人认 为,“在已发表的论文中出现错误没关系,改一下又可发表一篇新的文章,再错,我再改,不断地发文章。科学在不断进步嘛!”

 

    这种思想犯了科研大忌,是非常要不得的。再拿建楼做比喻,你是建筑商,你的错误导致一栋在建的楼塌了,你再建。建完不久,刮了一次风下了一场雨,楼又倒了。这能不影响你这个建筑公司的声誉吗?谁还敢让你再为他建楼呢?

 

    科研贵在发现、贵在创新。

 

    科 研如同建房,能力大的如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大师建摩天大厦,能力小的普通研究人员就建小平房。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的房屋建得坚实牢固,经 得起风雨,抗得住地震(经得起检验)。千万不能偷工减料,用烂树枝冒充螺纹钢筋、制造豆腐渣工程,否则遭殃的还是自己,不是别人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