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质谱和蛋白里面潜泳的家伙,痴人梦想让中国蛋白质组“更广、更深、更强”,质谱和蛋白质组学愿意就来找我!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结构分析网 www.tofms.org

我看第七届CNHUPO大会的技术与应用进展(4)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20 12:23:27/ 个人分类:好文推荐

鉴于本人学识、见识十分有限,不可能对会议情况和近几年的蛋白质组学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和系统阐述,以下仅谈谈几个方面的个人感受,重点是国内蛋白质组相关进展情况,肯定不全面,还可能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

本次中国蛋白质组大会全面展示了许多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和新应用,无论是从样品处理、质谱分析、数据解析、临床应用、药物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均涌现出不少高理论水平和高实战价值的成果,尤其在糖蛋白质组学、非定量蛋白质组学、临床蛋白质/多肽组学以及化学蛋白质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尤为突出。另外,有人敢于挑战诺贝尔权威,值得鼓励。

四、全新离子源“封闭可调气氛电喷雾离子源”挑战诺贝尔奖得主的核心成果,产品具有独创性和极大的应用前景

当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大的技术瓶颈之一就是生物质谱的离子源技术,因为现有离子源对离子的利用效率极低。事实上,自从80年代中期John B. Fenn 将电喷雾离子源应用于大分子质谱分析以来,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科学家涌入了这一研究领域。20多年过去了,对于电喷雾离子源机理,还是停留在两个模式:离子蒸发和电荷残留机理。这两个模式所描述的都是带电液滴离开样品锥以后的单分子气相电荷的形成过程,至今也无法解释以下问题:A、为什么电喷雾离子源中存在多电荷离子?  B、为什么电喷雾离子源存在离子抑制现象?

朱一心发明的“封闭可调气氛电喷雾离子源”通过对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气氛进行控制,发现电喷雾离子源其实是一个,场至蒸发氢离子、极性分子在高电场中的极化和静电吸附的组合现象。电喷雾发射针处于正电压,在尖端表面形成一个稳定泰勒锥,其曲率半径很小,在纳米数量级,所以尖端表面的电场很强,将刚刚离开泰勒锥的极性分子极化,形成长条形的不稳定极性分子,同时将尖端表面的氢气场至蒸发电离,形成氢离子,氢离子被长条形的不稳定极性分子的负端吸附,从而形成了多电荷离子。实践证,明,该离子源大大提高了离子化效率,还可以根据分析对象适当调整离子源的气氛,从而具有比John B. Fenn离子源更加广泛应用领域和更高性能的质谱分析,可以说,该项技术是对诺贝尔奖得主核心成果的重大补充,具有独创性和极大的应用前景。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