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生物基本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微生物、植物学、遗传学等相关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试剂、注意事项等等。请大家多多指点,记得给我评论哦!

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09 14:14:58/ 个人分类:动物解剖实验

  产品稳定性应满足临床方案制定的要求。加速稳定性试验资料可作为产品审批及标定用,但不能代替实际的稳定性资料。

  (一)应制定稳定性检定规划,包括在规定效期全过程中,每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制品的物理化学完整性试验(如断裂或聚合),效力试验,无菌试验,以及水分、pH和防腐剂的稳定性测定

  (二)确保制品生物活性的稳定性试验(例如定量体外效率试验)应包括厂内参比品。如可能在试验的全过程中只使用一批试验抗原(如:纯化的抗原、细胞或组织)。应用定量效力试验使对生物活性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成为可能。

  (三)加速稳定性试验,既将制品储存在温度高于常规储存温度后的稳定性试验,可能有助于鉴定及建立稳定性指示试验。表示稳定性的特定参数应通过对每一批制品用趋向分析方法进行监测。

  八、临床前研究

  由于生产条件或配方的改变可引起制品生物活性的明显变化。因此,建议在临床前研究中所使用的单抗应与临床试验中拟使用的单抗的生产工艺一致。

  (一)交叉反应性试验

  当相同或相关抗原决定簇在人的非预定的细胞或靶组织表达时,可观察到抗体与它们结合。非靶组织结合可能具有严重后果,特别是使用药理活性抗体或细胞毒性免疫结合物时。因此,一般在Ⅰ期临床试验前应经过用人组织或细胞进行交叉反应性或非靶组织结合的实验室检测。对于双特异性抗体,除检测双特异性产品外,还应对每株亲本抗体进行逐个评估。

  1.检测交叉反应性的体外试验

  目前,用人细胞或组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应使用有效的并被确认的新技术(参照1.2.4)。

  2.测定交叉反应性的体内试验

  当有适当模型时,单克隆抗体与非靶人组织的交叉反应性应在动物中进行一次综合的体内试验。试验结果,特别是对具有溶细胞性的免疫结合物或具有ADCC活性的抗体,通常要求进行更广泛的临床前试验,包括用一种以上动物超剂量及重复剂量进行动物试验。设计临床试验时应考虑对非靶组织的定位。

  (二)临床前药理学和毒性试验

  1.设计单克隆抗体临床前安全试验是为了预测在人体中可能的毒性

  评估在人体中潜在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可能确定安全初始剂量和逐步提高剂量。有关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前试验,包括免疫原性、稳定性、组织交叉反应性和效应功能。

  2.动物毒理学研究

  当设计单克隆抗体的毒理学试验时,应考虑如下:

  (1)若被试样品为未偶联抗体,且无合适的动物模型或无携带相关抗原的动物,且与人组织交叉反应性试验明显阴性,则毒理学试验不是必须的。

  (2)动物体内相关抗原的性质与人体内相关抗原的生物学分布、功能及结构应具有可比性。但是,对于所用的动物模型,不必要求对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密度或亲和力绝对相等。例如,结合力差异可通过增加剂量或服药频率来弥补。应鉴定动物和人之间存在的抗原数,单克隆抗体的抗原亲和力或对单克隆抗体结合的细胞应答反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可以更精确的推断人用的安全初始剂量,并评估安全范围。

  (3)对单克隆抗体通常不要求进行常规诱变性的评估。

  (4)拟给育龄妇女反复或长期使用的产品,应该用适当的动物模型进行反复的深入的研究包括致畸试验。

  3.药效学和动物药代动力学

  (1)当有动物模型时,则应尽可能证明药理学效应与剂量的依赖性,以及有效剂量的范围,可以更好地预测治疗指数;当无适合动物模型时,则应尽可能以人外周血、组织器官等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当有动物模型时,药代动力学的有关资料(生物学分布,半衰期等)可以从动物模型中得到;当无适合动物模型时,动物药代动力学可以考虑不做,加强临床试验时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监控。

  (2)下列方面可以指导药代动力学几药效学试验动物种类的选择:

  ①最好选择与人有交叉反应或相同靶抗原的动物模型来进行试验。对于仅抗人而未在动物模型中表达的人抗原或外源抗原(细菌,病毒等)的未偶联单克隆抗体,可以不必用缺乏靶抗原的动物做试验。

  ②当有抗原结合资料表明灵长类为最相关种属时,则对未偶联的单克隆抗体的试验采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是适宜的。

  ③应对使用正常啮齿类动物和鼠异源移植模型精确预测单克隆抗体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可能性进行严格评估。异源移植模型对评估单克隆抗体与人体内肿瘤结合的能力更有意义。

  (3)鼠源抗体对于小鼠为非免疫原性物质,但在人体内具免疫原性,这就使得在鼠内所得的重复剂量结果难以推至拟在人体内使用的重复剂量。使用完全人源的、嵌合的或"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将出现相应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用啮齿类动物进行重复剂量的研究意义不大。

  4.用免疫结合物进行的临床体内研究

  (1)应在体内试验免疫结合物的稳定性

  ①应测定免疫结合物中每个组分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并且与未偶联抗体的分布相比较。

  ②不同组分的靶组织和他们能引起的潜在的毒性应被证实。

  (2)由于免疫结合物可能被降解或作用位点的活性不是单克隆抗体与靶抗原结合的结果,应对含有放射性核素、毒素或药物的免疫结合物进行动物毒性实验,尽管该种动物不存在靶抗原。根据免疫结合物组分的性质和其偶联的稳定性,对组分分别进行试验是有道理的。应充分描述每个组分的毒性情况、副反应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所得结果应与结合物稳定性试验密切相关。如可能,应用具有相关靶抗原或疾病模型动物体内进行免疫结合物试验,如果不存在靶抗原阳性动物就在啮齿类动物体内进行。游离毒素或核素的毒性试验可在不同类动物中进行。

  (3)对于放射性核素的免疫结合物:

  ①动物生物分布的资料可被用于对初始人用剂量的评估。

  ②如可能,表达靶抗原的动物模型更有可能发现抗原"减少"或带有在生物分布和/或毒性方面表现意外抗原的组织。

  ③异源移植模型可以组织定位和抗原非特异放射性免疫结合物分布问题,但对确定一般组织交叉反应范围没有帮助。

  ④应研究适宜的动物数量以用一个可接受的变异系数(通常小于20%)对放射性剂量进行评估。

  ⑤对于使用放射性总量的新陈代谢和测定从早到晚清除期时间点的适当数值应有完整计算。

  ⑥放射性免疫结合物应通过在血清或血浆中孵育检测体外稳定性。应建立方法来评估游离表位,偶联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非单克隆抗体三种中每成分存在的放射性百分比。

  说明:对局部外用和制备体外诊断试剂盒单克隆抗体要求参照上述相关部分执行,但其生产条件、小鼠清洁级别、抗体纯度和安全试验可根据实际需要降低或减少要求。

  附录:鼠源性病毒检测

  1.被检病毒

  人用鼠源性单抗制品中可能含有潜在污染的病毒见下表。

  ───────────────────────────────────────

  组 病毒 受影响动物

  ───────────────────────────────────────

  Ⅱ 出血热病毒 大鼠,小鼠

  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病毒(LCMV) 大鼠

  3型呼肠孤病毒(REO) 大鼠,小鼠

  大鼠轮状病毒 大鼠

  仙台病毒 大鼠,小鼠

  Ⅱ 脱脚病病毒 小鼠

  KITHAM氏大鼠病毒(KRV) 大鼠

  小鼠腺病毒(MAV) 小鼠

  小鼠肺炎病毒(PVM) 小鼠

  逆转录病毒 大鼠,小鼠

  TOOLAN病毒(HI) 大鼠

  ───────────────────────────────────────

  前五种病毒属Ⅰ组,为能够感染人与灵长类动物的病毒,后六种属Ⅱ组,为目前尚无迹象表明感染人,但对人类具有潜在危险性,能在体外培养的人和猿、猴源性细胞中进行复制,这些病毒应作为重点进行检测。

  2.样品

  包括细胞株、腹水、动物血清、单抗半成品和成品等,用适宜方法预处理。

  3.试验方法

  包括细胞试验、动物抗体产生试验、鸡胚感染试验等。

  3.1细胞实验

  细胞及培养上清液分别接种人2BS、Vero细胞,培养,传两代后制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

  3.2动物抗体产生试验

  样品接种出生 24小时以内乳鼠10只(i.m);15~20g成年小鼠20只(i.mti.p:10只接种样品,10只作为对照);小鼠20只(i.c:10只接种样品,10只作为对照)。观察4周存活率应在80%以上,用ELISA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体。

  3.3鸡胚感染试验

  应用鸡胚接种进行检查,可用9~11天龄的鸡胚,将样品注射于10个鸡胚的绒毛尿囊膜、尿囊腔及卵黄囊中。接种后鸡胚至少在5天后才能进行检查。并用豚鼠、鸡或其它禽类的红细胞检查尿囊液中是否含有血凝素。

  4.检测范围

  ───────────────────────────────────────

  样品 细胞实验 动物抗体产生试验 鸡胚感染试验 备注

  原始细胞库 - 每批检查

  主细胞库 - 每批检查

  工作细胞库 - 每批检查

  鼠群 - - 定期抽查

  腹水 - - 每批检查

  细胞培养法制备 每批检查

  单抗的上清液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