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化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23 17:03:31


引子

鲁迅有很多帽子,但是我觉得他做的最成功的是如下三个身份:文人、公务员、大家/兄长。他的时评家、革命家、教育家其实做得实在不咋地。现在吃鲁迅饭的人很多,但是我觉得他的衣钵传人却甚少,但还是有的,其著者就是方是民/方舟子。方先生是“新语丝”的斑竹,也自称是周先生的粉丝,在我看来,方先生是够格的,方先生是真正践行“一个也不宽恕”理念的人,方舟子或许还是像汪晖评价鲁迅一样是个“反抗绝望”的人。而且方舟子跟周树人一样决不是“文科傻妞”。

鲁迅不是文科傻妞,不仅因为他是学医的,而且他还是一个懂化学的人,趁国际化学年的东风,我要在此彰显鲁迅跟化学的关系。有三件事可以管窥之:1、鲁迅1909.9-1910.7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化学课、编化学教材;2、鲁迅1927.9在广州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31930.10译完刈米达夫的《药用植物》,该书应其弟周建人之邀翻译,建人当时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

1、上化学课、编《化学讲义》

鲁 迅因为弟弟周作人在日本读书,还泡了个日本妞羽太信子,而且还未毕业就要结婚急需用钱,也因为哥们许寿裳在那里当教务长,还因为那里的“教员薪水为通省 冠,而功课最少。”鲁迅中止在日本的学业来到那里教书。鲁迅教生理学和化学,兼当日本教师的翻译。生理学课堂上(应学生之邀)大讲“生殖系统”。在化学 上,编了本《化学讲义》,但是在上化学课时,出了两件糗事:

鲁迅有一次在化学课上讲硫酸,告诉学生硫酸的腐蚀性很强,只要皮肉上碰到一点,就会感觉像被胡蜂螫了那样痛。后来做实验时,突然有一个学生手按后颈痛得叫了起来。原来是另一学生用竹签蘸了一点硫酸,偷偷地在他的颈上点了一下。鲁迅赶紧过去给这个学生搽药止痛。

另 一次化学课讲氢气,鲁迅在教室里演示氢气燃烧实验。他把烧瓶中的纯氢等实验用品带到教室时,发现忘了拿火柴,就回办公室去取。离开教室时,他特意关照学 生,不要摇动烧瓶,否则混入空气,燃烧时是会爆炸的。但等他拿着火柴回到教室,一边讲氢气不能自燃,却可以点燃;一边动手做实验。刚将划着的火柴,往氢气 瓶里点火,那烧瓶却“膨”地一声突然爆炸了,手上的血溅满了讲台、点名册与衬衫。而他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急着先去照看坐在前面几排的学生,唯恐伤着他 们;令其惊异的是,学生在他回来之前,竟然早已躲到后排去了。(显然是学生在捉弄他,当时的学生年纪大部分比他还大。博主注

这些是当时房东的女儿俞芳的回忆,显然是当时周老师把这些当成笑话讲给小女孩听的。

2、广州著名的学术演讲

在中国小说史上,这篇演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应该也是演讲辞中的名作。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鲁迅对历史的精通,我作为一个学化学的,却看到了化学知识对他理解魏晋历史的巨大帮助。他有关五石散这种药与当时文人雅士的关系的演讲实在是太精彩了。我照录如下。大家看后应该也会跟我一样承认正是化学知识成就了鲁迅这种独特观点。

但何晏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此外,他也喜欢谈名理。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服药。他吃的不是寻常的药,是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或者将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但现在也不必细细研究它,我想各位都是不想吃它的。

从 书上看起来,这种药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转弱为强。因此之故,何晏有钱,他吃起来了;大家也跟着吃。那时五石散的流毒就同清末的鸦片的流毒差不多,看吃药与 否以分阔气与否的。现在由隋巢元方做的《诸病源候论》的里面可以看到一些。据此书,可知吃这药是非常麻烦的,穷人不能吃,假使吃了之后,一不小心,就会毒 死。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 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比方我们看六朝人的诗,有云:“至城东行散”,就是此意。后来做诗的人不知其故,以为“行散”即步行之意,所以不服药也以 “行散”二字入诗,这是很笑话的。

走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食散一名寒食散。只有一样不必冷吃的,就是酒。  

吃 了散之后,衣服要脱掉,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饮热酒。这样看起来,五石散吃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比方在广东提倡,一年以后,穿西装的人就没有了。因 为皮肉发烧之故,不能穿窄衣。为预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 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了!

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象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更 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比方我今天在这里 演讲的时候,扪起虱来,那是不大好的。但在那时不要紧,因为习惯不同之故。这正如清朝是提倡抽大烟的,我们看见两肩高耸的人,不觉得奇怪。现在不行了,倘 若多数学生,他的肩成为一字形,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了。

此外可见服散的情形及其他种种的书,还有葛洪的《抱朴子》。

到东晋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说是“散发”以示阔气。就象清时尊读书,就有人以墨涂唇,表示他是刚才写了许多字的样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发等等,后来效之,不吃也学起来,与理论的提倡实在是无关的。

又 因“散发”之时,不能肚饿,所以吃冷物,而且要赶快吃,不论时候,一日数次也不可定。因此影响到晋时“居丧无礼”。——本来魏晋时,对于父母之礼是很繁多 的。比方想去访一个人,那么,在未访之前,必先打听他父母及其祖父母的名字,以便避讳。否则,嘴上一说出这个字音,假如他的父母是死了的,主人便会大哭起 来——他记得父母了——给你一个大大的没趣。晋礼居丧之时,也要瘦,不多吃饭,不准喝酒。但在吃药之后,为生命计,不能管得许多,只好大嚼,所以就变成 “居丧无礼”了。

居丧之际,饮酒食肉,由阔人名流倡之,万民皆从之,因为这个缘故,社会上遂尊称这样的人叫作名士派。

吃 散发源于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两个人,与晏同为服药的祖师。有他三人提倡,有多人跟着走。他们三个人多是会做文章,除了夏侯玄的作品流传不多 外,王何二人现在我们尚能看到他们的文章。他们都是生于正始的,所以又名曰“正始名士”。但这种习惯的末流,是只会吃药,或竟假装吃药,而不会做文章。

东晋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此中空论多而文章少,比较他们三个差得远了。三人中王弼二十余岁便死了,夏侯何二人皆为司马懿所杀。因为他二人同曹操有关系,非死不可,犹曹操之杀孔融,也是借不孝做罪名的。

二 人死后,论者多因其与魏有关而骂他,其实何晏值得骂的就是因为他是吃药的发起人。这种服散的风气,魏,晋,直到隋,唐还存在着,因为唐时还有“解散方”, 即解五石散的药方,可以证明还有人吃,不过少点罢了。唐以后就没有人吃,其原因尚未详,大概因其弊多利少,和鸦片一样罢?  

晋 名人皇甫谧作一书曰《高士传》,我们以为他很高超。但他是服散的,曾有一篇文章,自说吃散之苦。因为药性一发,稍不留心,即会丧命,至少也会受非常的苦 痛,或要发狂;本来聪明的人,因此也会变成痴呆。所以非深知药性,会解救,而且家里的人多深知药性不可。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 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涂地才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但在晋朝更有以痴为好的,这大概也是服药的缘故。

3、翻译《药用植物》

真是知兄莫如弟,周建人这个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居然把翻译《药用植物》的活派给了他,而鲁迅也愉快地如期完成任务,我想,这个事情肯定是他很乐意干的,因为这个时候,鲁迅先生已经“不差钱”了。

《药用植物》一书原分“总说”与“主要药用植物”两大部分,后一部分按植物分类学的办法分为四个小类:管精有胚植物、无管有胚植物、真菌植物、红藻植物。鲁迅的译文完成于193010月,曾连载于《自然界》第5卷第910期(193010月、11月),第6卷第12期(19311月、2月)。鲁迅原是应周建人的约稿而译此书的,当时建人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到19366月,鲁迅译本《药用植物》被辑入王云五、周建人主编的《中学生自然研究丛书》中的《药用植物及其他》一书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前一半是鲁迅(署名乐文)译本《药用植物》;后一半是《其他有用植物》(包括五篇文章:许炳熙《中国产的天然染料》、陈阳均《漆树栽培法及制漆》、杜其垚《龙眼及其栽培法》、《落花生》、耕培《北方常见的几种食用蕈》),很受读者欢迎,到19373月已经印行三版。

关于此书的出版史也很有意思。鲁迅死后,许广平在抗战期间出版的20卷《鲁迅全集》有这篇译文,可是1958年及此后的出版中却把它删了。在1958年的《出版说明》中说,“新收入现在收集到的,以前未经结集的全部译文”。 “二十卷集《鲁迅全集》原有的《药用植物》一种,因系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书,所以本版没有收入”。看来,当局是想把鲁迅打扮成“文科傻妞”了。直到整整半个世纪后的2008年,才又重新收录到《鲁迅译文全集》。

以上三点,足以证明鲁迅@化学不是王婆卖瓜,更不是拿名人往自己/化学脸上贴金。

参考文献

1、俞芳《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转引自张直心、王平: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史实探微,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2、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3、鲁迅:鲁迅译文全集。以及王得后《鲁迅译文全集终于出全了》,2008,北京青年报。


TAG:

学海无涯乐作舟 引用 删除 zzl   /   2011-04-11 15:47:04
谢博主分享!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