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子教材(清华大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15 15:23:15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本地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免费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原子吸收光谱是本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并在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仪器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它在地质、冶金、机械、化工、农业、食品、轻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图3.1)是一台商品原子吸收光谱仪:

  3.1.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与不足

  <1> 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ppb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10-10-10-14g。

  <2> 分析精度好。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等和高含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差可<1%,其准

  确度已接近于经典化学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精度一般约为3-5%。

  <3> 分析速度快。原子吸收光谱仪在35分钟内,能连续测定50个试样中的6种元素。

  <4> 应用范围广。可测定的元素达70多个,不仅可以测定金属元素,也可以用间接

  原子吸收法测定非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

  <5> 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

  <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不足之处是多元素同时测定尚有困难,有相当一些元素的测

  定灵敏度还不能令人满意。

  3.1.2 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

  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与本生(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第二阶段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这一年澳大利亚的瓦尔西(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Hilger, Varian Techtron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参阅参考文献[1]




下载提示:

1.您还没有登录,只有登录后才可以下载此资源, ,
2.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
3.下载减少用户积分。

本地下载链接

TAG:

northwester 引用 删除 northwester   /   2012-07-22 18:27:59
1
sd989125 引用 删除 sd989125   /   2012-07-20 16:45:11
5
junzhongyao 引用 删除 junzhongyao   /   2011-06-18 15:45:41
5
奶苶 引用 删除 奶苶   /   2010-11-17 15:05:34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