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刚起步的一些无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19 16:21:39

  在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实验和写论文,但是由于那时处在一个学习的过程,科研思路还没完全打开,实验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写论文的经验不足,因此在科研产出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并且那个时候大多数人写论文的目的都是能够达到毕业的论文要求即可,在论文方面没有太多的追求,很少有人有那种多多益善的精神。

  到了工作的时候,我们经过博士毕业的洗礼,已基本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实验、独立写论文的能力。此外,这个时候正处于人生事业的起点,努力追求的动力很足,再加上工作之后评职称什么的都是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多多益善,因此这个时期是最希望能够多写一些论文,多出一些科研成果的时候。而在这个阶段,却又很难静下心来好好做好科研工作和多写几篇论文。为何会如此?

  大家都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忙,晚上和周末加班已是家常便饭,就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还是很难找出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来思考和写论文。大家每天忙的事情,要么是忙于经常为课题组写基金项目申请(通常这种申请都交给工作人员来写),要么是忙于各种项目(项目也一般都是工作人员为主导,可能会带着几个学生做),要么是忙于课题组的其他杂事,这些事情占了所有事情的80%以上,能够用于实现自己科研理想的时间不多,所以做实验、写论文等这些本应该是科研主业的事情,只能用下脚料的时间来做了。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能怪课题组长给工作人员的压力大,因为课题组长们的情况更糟糕,他们忙于跑项目、参加各种会议、参加评审工作、会见不同人员等的时间占了大多数时间,他们比我们有更多的无奈。

  我觉得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在中国现有的科研体制下,会把科研人员的主业由科研转向拉项目、搞关系。没有经费就不能做科研,为了能够有那少量时间做科研,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用在其他方面上。并且即使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其他方面,也未必能够有好的结果。

  此外,现在工作了才发现读研期间的积累是多么重要的。首先,读研期间培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笔财富,如果读研期间这方面积累较多,以后会很受用。因此我很感谢我博士期间的导师注重对我们思维的培养,让我现在能够还比较顺利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其次,读研期间对某个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也是一笔财富。跨专业了之后才发现要从头开始积累某个新的行业的经验与知识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再次,读研期间发的论文对未来工作很有用处。工作之后在青年基金时,如果之前发的论文数量较多,或者影响因子较高,申请上的可能性会比论文方面一般的人要大。

  如果读研期间没太多积累,为了避免马太效应的越来越差的负循环,就必须要比一般人努力很多倍,以追赶上其他人。


TAG: 科研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