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认领的成功(Fareed Zakaria)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13 10:21:01/ 个人分类:民生

    九月,地狱的钟声带来了一个个黑色的周年纪念日。上周,我们缅怀了9·11的亡灵,而这周,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的倒掉又在记忆中上演了。关于那场金融危机,谈论的焦点集中在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上:雷曼帝国的坍塌有可能避免吗?在很多人看来,让雷曼破产是引发金融风暴的致命错误;另一些人则认为,虽然雷曼事件是金融海啸的诱因,但整个金融体系其实早已不堪重负,全面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雷曼不垮,世界将会怎样?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答案。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雷曼的牺牲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否则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救市行动。雷曼倒掉后的一个月内,美国政府采取了一连串重大举措以恢复金融系统的稳定。事实证明这些行动拯救了美国经济,也让全球经济免遭灭顶之灾。

  还原真相,让事实说话——雷曼倒闭后,美国经济的信誉度降到了冰点。银行停止向任何人放款,甚至连拥有金钻信誉的财富500强企业也不例外;民众申请不到任何额度的消费贷款和汽车贷款,公司拿不到短期贷款去支付员工薪水;现代经济的生命线——私营部门借款更是一落千丈,其在GDP中的比重从2007年年底的15%骤降至2008年年底的-1%。

  随后,更加广泛的经济影响接踵而来。GDP在一个财季内缩水6%;约170万人失业,就业率降到65年来的谷底;而接下来的那个财季,就业率再创新低,有210万人丢了饭碗;美国家庭的净收入总值下降了5万亿美元,年降幅达到前所未有的30%。全球经济环境也萎靡不振——2008年底和2009年初,国际贸易大幅缩减,甚至比1929年和1930年同期更加糟糕。换句话说,又一个大萧条时期正迎面而来。

  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阻止了局面的进一步恶化。随着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AssetReliefProgram,以下简称TARP)和美联储的大规模定量宽松政策获得通过,市场感受到了政府对金融系统的支撑,信贷流通正在逐渐复苏,即使没有外来资本注入,美国政府也会出资力保金融系统的健全。政府行为的影响既具有实质性,又带有象征性,旨在使整个系统重拾信心、恢复稳定。事实表明,金融系统的恢复速度惊人,政府在前段时间的拨款几乎能回收90%,让这次救市行动成为史上最“廉价”的紧急财政援助。

  今天大多数人觉得TARP是没有必要的,这反而充分证明它发挥了效力。实际上,约60%的美国人认为那是个不明智的决定。当初力挺TARP的参众两院议员们如今却表示要划清界限,然而他们当时对援助计划投了赞成票,这成了无可辩驳的“罪证”,引来骂声如潮。肯尼迪曾说过:胜利有一百个父亲,失败只是一个孤儿。但奇怪的是,这次成功却无人认领。

  银行救援一向不得人心。谁都不愿为别人的短视买单,如果被迫为富人买单,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从道德层面上看,TARP的确不合情理。金融机构捅了篓子,却成了被救助对象。不过,政府管理有时需要从实际现象着眼。假如金融系统当时真的垮掉,美国经济就会陷入瘫痪,生死只在毫厘之间。为了挽救经济,必须保住银行。

  回顾起来,TARP促成了两党合作,正是这个因素导致了救市成功。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汉克·鲍尔森(HankPaulson)和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BarneyFrank)成为了战友;小布什总统(GeorgeW.Bush)和民主党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Pelosi)站到了同一阵线;保守派共和党人赞成庞大的政府拨款;自由民主党人全力支持银行救援行动。政治上存在重大分歧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救市政策是正确的。从某种意义上看,这证明了整个计划并非出于意识形态的动机,而是大势所趋。2008年9月,华盛顿成为了一个整体,尽管很短暂,但还是获得了胜利。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不会再发生了。只有危机出现的时候,政治家们才能聚合起来,统一思想。美国体制虽经受了一次心脏病的考验,但它反应迅速,处理得当。很可惜,美国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可能更像是癌症,而不是心脏病——如果得不到关注,将会扩散和转移。从长远看,它们会给病人的健康带来同样的严重后果。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