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失意之王”的最后一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2-18 15:48:31/ 个人分类:IT

有史以来,这是诺基亚遭遇最多非议的时候。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和微软在伦敦共同宣布将结成战略合作,诺基亚将放弃Symbian、MeeGo操作系统,携应用商店、数字地图等优势资源投入Windows Phone阵营。

恰逢201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夜,消息一经发布,诺基亚即刻被来自全世界人民的口水淹没。其中,最为尖刻和广为流传的评论是:两只火鸡生不出一只鹰来。

诺基亚CEO斯蒂芬·艾洛普(Stephen Elop)针锋相对回应道:或许还有另一种情况——两个来自俄亥俄州造自行车的人,有天决定要飞。

很不幸,在批评声音铺天盖地的时候,这个回答实在微弱。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度,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商,诺基亚在《财富》杂志全世界最受尊敬企业中排名第41,世界500强公司中排名第120位;《商业周刊》全球最有价值品牌评选中排名第8,光是Nokia这个品牌就价值295亿美元。

转眼之间,手机老大诺基亚怎么就沦落为人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对象了? 

 

2月11日,英国伦敦,诺基亚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艾洛普与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结盟。 

破坏者的创新

诺基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它原本是一家造木浆的小工厂,直到1982年,才以一款蜂窝式移动电话进入手机制造业。

1992年11月10日,诺基亚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和首款量产的GSM手机1011,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作为第二代通信技术GMS的主要开发商,凭借对产品外观、性能的重视和物流体系,诺基亚从芬兰起家,最后成为全球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今天,全球平均每5.7人拥有一部诺基亚手机,一共有约12亿部。

十多年过去,诺基亚的行业领先地位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挑战。

颇有威胁的一次挑战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山寨手机。2005年前后,从这一带小作坊里拼装出来、仿制的手机,以价格低廉、功能多样,受到中国以及东南亚、中东地区消费者的追捧,分食全球低端手机市场的份额。他们迫使诺基亚在内的品牌手机厂商,不得不降低身段,下调利润空间。这一波冲击拉低了诺基亚的利润,但并没有把诺基亚拉下马。

真正推倒诺基亚的则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快速降临。其实,作为行业老大,诺基亚早就发现了这一趋势,只是他们的动作太过迟缓。

1986年诺基亚就成立了研究中心,致力于改进和提升诺基亚手机的功能,在同行中走在前列;1998年6月,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菱和Psion在伦敦共同投资成立Symbian公司,研发手机智能操作系统,迎接3G时代的到来。结果又被Android抢去风头,因为它免费又开源;2004年他们就发布了第一款触摸屏手机,没想到却被半路出家的苹果携大触屏、应用商城一骑绝尘而去。见情况不妙,诺基亚也赶紧上马了手机应用商店、买下Symbian后也实施了开源,奈何都只是作为追随者角色。

2006年底,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康培凯预言互联网与手机的未来将融合在一起,诺基亚要成为“站在这一新时代的前沿,成为真正融合互联网和移动性的公司”。还没等诺基亚站到前面去,隔壁队伍里的苹果和谷歌在2005年就有了行动计划。2007年,苹果推出了智能手机iPhone,谷歌则拿出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按照市场调研公司甘特纳(Gartner)的数据,2010年诺基亚手机销量为4.61亿部,虽继续保持了第一的位置,但市占率下滑7.5%。iPhone年销量达4660万部,同比增长87.2%,已经排到了第五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方面,Android系统在2010年激增888.8%,晋升为全球第二,而Symbian的占有率滑落至37.6%(最高时60%),两者的差距只有10%左右。

今天的这两位主要搅局者,原本都不是做手机的——苹果造电脑起家,谷歌则是搜索引擎出身,就像当年诺基亚成为GMS先锋一样,他们成为智能手机新技术和新市场的领头羊。苹果和谷歌的破坏性创新,加快了3G时代的到来,拖着庞大身躯的诺基亚被甩在了后面。

怎么翻身

2010年间,传闻说谷歌、微软、思科,甚至英特尔都和诺基亚洽谈过收购事宜,不过都不了了之。摆在诺基亚面前有三条路:一是继续做Symbian、Meego, 二是选择谷 歌Android,三是选择微 软Windows Phone。

当年Symbian是为了对抗微软而生,可是相比眼下风生水起的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显得后继乏力,盟友纷纷逃离;Meego,则是诺基亚和英特尔在一年前才宣布联合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至今还未有成型产品。显然,诺基亚已经无力完成自救,必须寻找帮助。问题是,到底是谷歌还是微软?

谷歌的Android系统转为智能手机设计,且免费开放,是诺基亚拽住智能手机尾巴最保险的办法。但诺基亚并不想成为Android阵营中的又一张面孔,既难以和其他厂商区隔,同时还可能促使Android一枝独大。

尽管要向微软支付一笔授权费,诺基亚董事会最终还是选择了微软。这不仅因为2009年微软就曾与诺基亚达成合作,在Symbian系统中引入Windows移动办公软件,还因为它给了诺基亚一丝希望——成为苹果、谷歌阵营之外的智能手机第三股力量。

资本市场对此并不认同。宣布与微软的合作当天,诺基亚股价下跌了14%。联盟带来的裁员和削减研发费用,也让诺基亚芬兰总部的员工们走上街头。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诺基亚现任CEO、微软前高管艾洛普还被当众质问,“你是特洛伊木马?”

在最近十年里,微软越来越像是一个脚步沉重的巨人,主要产品和盈利方式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其主打的Ofice办公软件,几乎都可以在谷歌那里找到相应的免费版本;IE浏览器的份额在逐月下降至2011年1月的56%,眼睁睁看着Firefox、Chrome、Safari一点点赶上来;Windows Phone目前的市场份额少得可怜;2010年中推出智能手机KIN不幸夭折……这对同病相怜的失败者,是否能搀扶着走出困境?

尽管这一联盟不被多数人看好,但它至少让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们轻舒了一口气。谷歌每年花10亿美元支持这套系统,是因为手机将成为其广告业务、未来谷歌服务的新平台。但谷歌随时可能对它收费,或者强行植入广告。这类不确定性,或许会因为第三股力量的牵制而收敛。

索尼爱立信CEO伯特·诺德伯格(Bert Nordberg)公开表达了高兴之情。因为如果诺基亚和大多数手机厂商进入同样的领域,那么将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价格压力。

同样支持他们的还有各地的运营商。苹果与多地运营商的合作模式,是通信费用分成,直接把手伸到了他们的口袋。而苹果与谷歌的应用商店,直接绕开了电信运营商来收费。与之相比,微软和诺基亚的应用商店,则是通过运营商入口、直接从话费中埋单,这是运营商们所乐见的。

用户关于iPhone和Android的抱怨也不是没有,如果诺基亚能够联手微软造出让消费者接受的新手机,还是有翻身机会。没准诺基亚还能借着Windows Phone这个木马,赢得它在智能手机领域一直没能进入的美国市场。

而双方能否成功磨合,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届时出来的产品不可能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艾洛普应该清楚,让那两名俄亥俄人(也就是莱特兄弟)起飞的,不是他们过去造的自行车,而是他们新发明的飞机。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