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列国:挑战者的故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25 15:04:45/ 个人分类:创新创业

2011年4月14日,在三亚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简短而隆重。聚光灯下,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以及新加入的南非领导人,亲密无间。

“金砖四国”这个概念从提出到落地,花了9年。

早在10年前,高盛当时的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就第一次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这个概念,并预测,这四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将会成为左右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广为传播,不过直到2009年,这个概念才第一次“落地”。这一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了第一次会晤。

因为在金砖四国概念提出的初期,这四国中的三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仍在经营着由俄罗斯提出的战略三角关系。

1998年,时任俄罗斯政府总理的普里马科夫(Yevgeny Maksimovich Primakov)比奥尼尔早一步,在其访问印度时提出了“中国-俄罗斯-印度”战略三角关系。

“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是从世纪之交,特别是在美国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开始重视这个重要的三角关系以确保三国共同利益的。”俄罗斯真理报文章称。

2001年9月三国高层聚首商议合作事宜;2005年6月,三国外长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行第四次非正式会面,并发表联合公报,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此后每年三国外长都会定期举行会晤。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裴远颖在撰文评价中印俄战略三角关系时称:“中国进入中俄印三边合作,显示了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姿态,因为这种合作形式毕竟是以前没有过的。”

然而,合作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角中的中印两国虽然经济同时迅猛发展,让龙象共舞时时登上报刊头条,然而政治互信却远未建立,甚至双方对彼此都知之甚少。

最简单的例子是,印度发达的IT产业在中国商人的认知里,还只停留在给欧美企业做外包的阶段。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2009年到中国上任,之后没多久就带着大队人马,向中国介绍印度。

在当时接受采访时,苏杰生说到中印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忍不住叹气。“我不认为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双输’的关系。”他说,“当然,我们之间的紧密关系还要通过各自努力来推进。”

三角中的另两角——印度和俄罗斯后来也矛盾丛生。2007年秋,印度外长慕克吉拒绝与俄罗斯总统进行会晤,此前还从未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而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次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更直言,印度过分拥抱美国。

总之,三国间纷争不断,并已到了影响三角关系的地步。2008年3月,俄罗斯《文化战略基金》撰文称,中国-印度-俄罗斯的战略三角是被遗忘的旋律。

巴西促成第一次会晤

当此时,本轮危机来袭,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巨大冲击,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尽管比欧美受到较少的波及,但高出口依赖度让以“世界工厂”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有了唇亡齿寒的觉悟。

出路在哪?期待欧美发达国家尽快复苏,还是回过头来与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

远在南美的巴西这时横空出世。

巴西一直将金砖四国一词看的很重要。由于过去曾受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南合作很早就在巴西人,特别是平民总统卢拉的心里埋下种子。但仅为2.2%的2000-2005年GDP年均增长率,让巴西一度在其他三国面前压力很大。

经济危机给了巴西一个机会。金融危机前后一直到现在,巴西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去年已达7.5%,位居世界第五,而人均GDP更是突破了一万美金,远超中国。

2009年在中国与巴西建交35周年之际,来访的卢拉已经明确地表达了巴西要和中国一起,充当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为了应对欧美进口需求大跌,“巴西和中国已经明确了我们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许诺。”卢拉在当年5月的《中国日报》上撰文说。

一个月后,在卢拉的推动下,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一次在俄罗斯举行会晤。

截至第一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四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4.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2.8%,外汇储备合计占到全球总量的四成。这股力量让“金砖四国”在危机中,从一个经济名词上升为世界政经新势力。

“我们在俄罗斯发布的金砖四国声明,它不仅是在最大程度上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也避免了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保证资金流畅通,维持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资金。”2009年6月,巴西驻华大使胡格内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四国合作在危机中的取暖效应。

当然,彼时刚刚开启的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还只是将视线投注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以及如何重塑世界金融体系上。而在胡格内的预期里,这股在危机中蓄势而发的力量,能量还不止于此。

中国发力:金砖N国

2010年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数据显示,OECD成员国当年经济平均增速为2.7%,而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的增长率则分别为 3.8%、7.6%、9.5%和10.0%。

后危机时代,愈加明显的双速复苏迹象,以及发达国家“再平衡”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把四个国家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在2010年4月于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二次会晤上,四国商定推动“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这也意味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而且,这次会晤明确表达了改革现行国际治理结构的政治愿望,包括敦促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二战后建立的全球新秩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以及改革现行的美元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等。

国际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权力,让很多国家希望成为第五个金砖国家。BRICs的创造者奥尼尔属意的对象是印尼,韩国、墨西哥也是强有力的候选者。

不过,中国选择了南非。

2010年11月首尔G20峰会上,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南非首次申请加入“金砖四国”。仅一个月后,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中国就宣布吸纳南非作为新金砖国家,BRICs变成了BRICS(S代表South Africa)。

这在很多人而言,是出乎意料的决定,甚至包括南非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初听到消息,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南非使馆的总机希望得到第一个采访机会,但除了被告知安排采访的秘书目前休假在外,记者能做的只有等待。

这位秘书是在一周后回来的,约三周后采访进行。在见大使之前,记者接受了短期“训练”,必须穿正装(No jeans),且在见面的第一句话要说“我很荣幸有机会采访您”。

南非驻华大使兰加曾在1990年代做过现任南非总统祖马的秘书,语速缓慢。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记者被告知,早先提交的采访提纲已经发给了南非国内,那里的政府工作人员会发来一份官方的书面回复,最终的稿件要以这份官方回复为准——这是记者做诸多大使的专访以来,第一次碰到这种要求。最终,回复的内容与大使的讲话内容大约只有50%的雷同之处,让稿件编写变得复杂了很多。

南非的国家意志,可见一斑。与大热门国家相比,世界GDP排名第31位的南非,无论是从经济总量、增速,以及国家体制来看,似乎都不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获选的原因是什么?

也许对一个后来者而言,自身经济状况并不是获选的唯一考量。候选国里,南非以及其身后代表的广袤非洲大陆,在能源和原材料这点上应该算占据了很大优势。实际上,先天的资源优势让南非一直与其他金砖四国保有较高的贸易、投资增速。此外,《福布斯》2009年评选的“全球最适宜经商国家”中,南非排名第32位,远超其他金砖国家。

数据显示,作为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南非GDP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1/3,在非洲金融、电力、电信、建筑、农业等行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南非将成为‘金砖国家’进入非洲的门户,也有利于增加国际上的非洲议程。”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马沙巴内曾说。

在加入新成员后,金砖四国没有改名为金砖五国,这可能意味着金砖国家扩容的持续性,关于这一点,奥尼尔也在采访中做出了肯定的回应:“如果南非能加入这一机制,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新兴国家将加入。

”就目前而言,2011年4月出现在三亚的金砖国家阵容已经相当强大: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出口第一、进口第二位的贸易大国。IMF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88.6%下降到2010年的约30%,而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 199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

照此情势发展下去,金砖国家的阵容将会扩容至何处?什么样的机制组建速度才是有利于金砖国家发展的?在强大的过程中,各国之间讳莫如深的种种冲突,是否还能让金砖国家继续保持求同存异的态度?愈加强盛的国际政治力量是有助于G20势力的提升,还是会在其中拨划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阵营,削弱G20的力量?只能拭目以待。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