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运营商的悲剧刚开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28 09:13:58/ 个人分类:IT

从短信开始,再到语音,最后是下载和应用,移动运营商的地盘会逐渐失守,最终沦为彻头彻尾的管道商,这是它们不可逆转的命运。

不过,现在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从表面上看,运营商们还在狂欢,收入还在增加,中国移动虽然在进行着大力的反腐,但并不妨碍它们庞大的收入。

但一枚枚铁钉已经在钉入它们的躯体,每一枚铁钉看上去都很小,却都造成他们一点点流血,到最后崩塌的时候,速度会很快。

最近这些铁钉中又增加了一枚:苹果的iMessage。这项技术是让苹果用户可以脱离开运营商的控制发短信。虽然不敢保证它一定能成功,但iMessage、Kik等技术的发展,甚至Twitter等出现,已经让人们看到,运营商的利润基石之一:短信,出现了裂缝。不管最后是哪种技术获胜,失败的肯定是最原始的短信技术。

此外,语音和下载这两块更大的业务虽然看似稳固,但从技术上也早已经被突破,失守也是早晚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说,移动运营商在未来的前途堪忧,目前悲剧只是开头。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运营商霸权的沦落过程,期待互联网最终的胜利吧。

两种道路之争:向左还是向右?

从上世纪末以来,关于移动互联网怎么发展的猜测基本上沿着两条思路来进行。

一是由运营商主导,在原本语音网络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互联网的内容。到2008年为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确是按照这种路子在走的。一开始,运营商发展出了短信业务,并依靠这个简单的功能发了大财,之后,运营商开始做歌曲下载,又靠这个大赚一笔。

这些功能如果放在固定互联网上,都最简单的功能,但只要运营商把它搬到手机上,都能大发其财。原因很简单,因为手机上可用的内容太少了,运营商的控制力太强了,他们只想让能够赚钱的业务上去。

当然,在这种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之外,还有另一种模式,也就是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导,试图突破运营商的控制。比如,做地图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很多,只要把它搬到手机上就行了。短信不就是发几个字吗?用QQ都可以解决。真正的关键是互联网内容,原来它通过固定网络传播,现在只不过是增加了一条渠道而已。所谓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渠道多样化了。

第二种模式一直是受压制的,原因是,一旦这种模式普及开,对于运营商的冲击是巨大的,运营商目前赚钱的模式将都被冲破。

运营商现在是靠三块业务赚钱:1,语音。2,短信。3,下载。

对于语音而言,互联网的ip电话非常便宜,现在动辄好几块钱的越洋电话,放到互联网上几乎不需要钱。

以我经历的真实例子来说,我和朋友合写了一本传记,传主是一位台湾人,为了采访,我们打电话采访的录音就有上百小时,记得以前大陆打台湾的电话费是6秒两角,也许现在会降一些,但至少也要每分钟一块钱。上百小时的通话意味着需要6000元话费。

但我们的实际话费是多少?答案是没有花钱。因为我们安装了skype,通过电脑打电话,还方便了录音,结果一分钱都不花了。

只要手机上安装一个ip电话软件,也可以走数据通道实现全免费通话,到时候,运营商除了收低廉得多的数据费用,通话费就收不到了(现实中不会这么残酷,一定会有人还打电话,但这块业务的利润将大幅下降)。

短信,我曾经写过专门的文章讨论,随着进一步发展,短信的需求将下降。

同样,音乐下载虽然有许多人喜欢,但何必花钱?互联网上有太多的免费资源,百度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就算盗版不好,那么下载的钱也不见得要让运营商一家都赚走。

所以,为了利润,运营商将会一直把持通道,尽量拖后互联网掌握移动通道的时间。在苹果出现之前,他们是成功的。

两种技术之争:WiMax还是LTE?

使问题更加复杂的还有技术层面的争执。

如果只是从模式上看,大家自然会理解,到底是移动还是固定,都只不过是通道问题,反正内容还是最重要的,按照这种思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力量最终一定会冲破运营商的束缚。就像当初运营商也想控制固定互联网,但最后还是失败了,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放到了移动互联网上,由于两种不同技术的出现,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这两种技术,一是沿着1G、2G走过来的3G和LTE;二是沿着固定互联网、Wifi走过来的WiMax。

对于3G和LTE读者已经很熟悉,这里不妨多介绍几句WiMax。所谓WiMax,可以理解为Wifi的更大版本,或者说大Wifi。

目前人们的手机和电脑都配备了Wifi功能,只要有热点的地方,就可以连上Wifi进行高速下载,其速度比普通的3G要快得多。如果在手机上装了软件,完全可以不利用任何2G、3G网络的情况下,只用Wifi就实现手机的通话、下载、短信功能,而且速度快、稳定、便宜。于是,网络内容提供商、固网设备商开始思考,能不能用Wifi替代3G网络?

但是,Wifi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范围小,比如,在家里、咖啡馆、办公室、机场可能有Wifi,但只要一离开热点区域,就没有Wifi网了。

为了补救,固网设备商们提出了WiMax。我们可以想象,如果Wifi信号足够强,在一个城市里只要建十几个发射点,整个城市都有信号,大家都可以随便上Wifi,这样的前景不是挺好的?如果在技术上做到了,这样的大Wifi就有了个新的名字,叫WiMax。

当然,有许多关于WiMax和LTE从技术上孰优孰劣的文章,我们不去管它,只需要理解,3G、LTE是移动运营商们提出的标准,试图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而WiMax是互联网的支持者们提出来的造反标准,试图削弱现有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就足够了。

但是,造反者们到现在为止,并不算成功。原因在于路径依赖。

WiMax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要求所有的设备都要用新的。而移动运营商在2G、3G上已经投入了太多的钱,更希望一种平滑的过渡。

另外,运营商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垄断地位,自然不想附和WiMax。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设备商和手机厂商对于WiMax也不买账。因为它们都积累了大量的LTE技术,谁也不想重起炉灶做一套新的技术。

结果,到现在为止,WiMax并没有大面积铺开。

虽然人们期待与互联网攻陷运营商,也知道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用到更好、更便宜的服务,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立即发生。

到了2007年,记得当时人们的感觉是:移动互联网市场肯定要有造反了,但为什么造反迟迟没有出现?到底从哪儿突破?人们充满了困惑。结果苹果回答了这个问题。

苹果改变了什么?

除了运营商的把持之外,手机厂商的配合也是第一种模式横行的必要条件。

在苹果出现之前,手机厂商里包含了两种模式,一种是运营商订购模式,比如中兴、华为等大多数走这条路线。这种模式下,手机厂商的话语权很小,自然是全听运营商的。

另一种是诺基亚这样的非订购模式。本来这类模式下,手机厂商可以做出更强的姿态来,但是,这类手机厂商选择了和运营商一样的立场,它们以卖手机为乐,但是害怕内容厂商的崛起。

其实,从后来发展的情况看,手机终端是最容易突破的一块,谁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就成功了。

与PC互联网时代不同,PC的发展总是抢先于互联网的速度相比,到了手机市场上正好反了过来,手机的发展始终落后。这一点的责任无疑要诺基亚等厂商来负,不过,落后者遭淘汰这句话也正好再次应验。苹果借机进入。

苹果手机让人们突然发现,手机不再是手机,而是一台移动电脑。只要把手机类比成电脑,那么,互联网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应用到手机上了。

到后来iPad的产生,更进一步改变了移动互联网的生态。

不过,苹果也不是神,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出这样的产品。还要看一看美国的创新氛围。在苹果出现之前,各种利用Wifi的小设备就已经层出不穷,手机上的应用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诺基亚也在做,但它的Symbian实在有些拖后腿)。再比如,当美国第一家WiMax运营商在2008年诞生的时候,就有几十种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一并出现,有的能打电话,有的不能打电话、只能上网,多种多样。当然,这已经是iPhone诞生之后了,但在iPhone诞生之前,各种设备也是层出不穷。

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苹果能够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创新,做出iPhone来。国内写人物的时候,总是把人和公司写成拍拍脑袋就有主意,其实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所在的社会创新氛围。

苹果实际上是帮助整个互联网产业打开了一个缺口,使得互联网产业能够鱼贯而入,把运营商壁垒突破掉。这也解开了那个技术争执的僵局,如果人们还在争执于到底用LTE还是WiMax,僵局就一直会存在。但苹果却告诉人们,哪种技术不重要,只要是能让你的终端变成计算机,并且随时随地能连上网,任何技术都是可以的。

这次苹果推出的iMessage也秉承了这种理念,不管是Wifi还是3G,只要能联上网,我就可以把短信发出去。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无疑才是运营商最害怕的。

当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运营商会发现自己苦心建筑的沙堡正在坍塌。从短信开始,到语音业务,再到各种下载和上网服务,他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收取通道费用。

我们不甘心只做通道!每一次中移动的王建宙都会这么大声说。现在他已经很少说了,这和他退休有关,也和运营商的无奈有关。

运营商的悲剧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