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黑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7-11 17:09:58/ 个人分类:IT

近期,随着不理想的季报的发布,黑莓手机的拥有者、加拿大RIM公司的股价狂泄不止,目前的市盈率仅有4.4倍,显示出投资者对其的极度不看好,要知道,RIM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市盈率可是有15.6倍。人们不禁要问,黑莓到底怎么了?

由于黑莓在中国从来都是打酱油的,黑莓行货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微乎其微,我在这里没有必要讨论中国的情况,而是从RIM公司的角度,谈谈它陨落的一些原因。

众所周知,黑莓一开始就是以Push Mail功能而著称的,最早使用黑莓手机的大多都是商务人士,它也是奥巴马同志的最爱,入主白宫后都舍不得丢弃。直到2006年RIM推出Pearl系列之后,黑莓手机开始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并一度在北美智能手机市场上赢得了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

取得成功的RIM开始固步自封,仍然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满足商用客户的需求上面了,他们加强了邮件服务器,改进了推送邮件的算法,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开发了众多的商用程序。

可是,他们在最终消费者这边都做了什么呢?答案是基本上什么都没做。整整三年的时间,RIM出产的各款黑莓手机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全键盘、不大不小的屏幕,你几乎分不出每款手机之间都有哪些区别。

而在这三年的时间里,苹果推出了iPhone,谷歌推出了Android,各种针对消费者层面的创新层出不穷。

RIM对于这些来自消费者层面的变化均视而不见。早在2005年,配置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就被RIM列入探讨范围,但是RIM创始人迈克·拉扎里迪斯坚持认为:实体全键盘与电子邮件推送更重要。

RIM认为,既然我的主要客户是商务人士,我只需要围绕企业的需求做更多的创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为不管是商务手机还是消费手机,它首先是一部供个人使用的手机,必须满足个人的需求。即使是所谓的商务人士,当他看到别人开始用超炫的iPhone的时候,他也会向公司的IT部门强烈建议更换手机。RIM犯的错误,其实当年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戴尔和联想也都犯过,只要最终用户是个人的产品,不管是个人采购还是公司采购,都必须重视作为最终消费者的个人的感受。

让我们听听一位RIM前雇员对自己公司的评论吧:“公司决策层他们自以为了解消费者,了解他们的产品、业务、心理和营销,但他们确实没有。”“大多数的设计决策都是由一些50岁左右、在工程领域拥有杰出成就享有高度信誉的工程师们做出的,但由于他们在安大略南部的乡下生活了大半辈子,在文化、设计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社会敏感性,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也达不到现代人的要求。”很刻薄对不对?可事实就是如此。

RIM就这样丢掉了智能手机的领导权,这还只是外形和配置等硬件方面的问题。本来,RIM在企业级服务方面做得很不错——过去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企业级移动应用就是电子邮件了。可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使是企业级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社交网络、CRM、BI等方面的需求,而消费级服务的类型就更是丰富多彩了。

到了这个时候,RIM在服务上的短处就显露出来了:RIM的应用商店中的程序仅有几万个,只是苹果的一个零头;RIM没能团结到足够的开发者,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更麻烦的是,RIM的操作系统也显得老态龙钟,不得不收购QNX操作系统以取而代之……

如果只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RIM与苹果非常相似,都是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的模式。既然商业模式相同,为何却出现了南橘北枳的结果?这也说明:商业模式固然重要,预测和满足客户未来的需求也同样重要。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