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和谷歌生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7-11 17:14:34/ 个人分类:IT

Google Plus(Google+)近日发布,这应该是拉里佩奇出任谷歌CEO后第一次面向社交网络的大动作,用户蜂拥而至,以至于据说谷歌一度还关闭了用户邀请机制,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个开局似乎很不错。

这是一个界面上很有些Facebook影子的服务,不过也有些不同,比如说在给自己的好友归组(也就是Google+里所谓的圈子),使用了“拖曳”的方式——你可以把好友拽到某个你定义的圈子里去。这倒让我想起了现在的触屏技术。这种拖曳,在平板或者智能手机上,是相当好用的。

IT博客月光认为这个服务属于战略二级战术一级的东西,我深表赞同。从整体定位来看,谷歌的确抛弃了Google wave这个其实很创新但的确很难用的设计思维,而效仿现在已成潮流的Facebook设计。至于战术上,则有一些局部的所谓“微创新”,包括前面提到的拖曳。在这款服务上,谷歌至少在整体界面上,有强烈的“模仿”痕迹。

不过,界面模仿也没什么(现在诸多软件也模仿微软的菜单设计,这不值得多加抨击),关键是如何运营。其实谷歌对用户所知甚多(多到超出你的想像),借着用户频繁使用搜索引擎,以及谷歌旗下众多的服务,谷歌可以说对用户了如指掌。在一个名为“社交关系及内容”的谷歌网页上,罗列着大量的用户联系人列表,以及这些联系人和该用户是通过何种服务连接起来的。这些数据和信息流走向,可以成为Google+这个服务重要的基石。事实上,Google+也的确有整合谷歌诸多服务的架势,比如picasa,比如buzz,都可以在其中找到。

基本材料有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有没有用户持续使用。以谷歌的品牌号召力,刚上线时所引发的热潮实属正常,已关闭的wave当初它的邀请码还在ebay上有上千美元的出售标价。值得担心的问题是,用户的确纷至沓来,但却很快就丧失新鲜劲头,继续回到Facebook。从目前看到的大部分服务,Google+并没有让用户转移社交阵地的理由。

但还是有些服务让人或可对它与Facebook的对抗产生期待。在Google+中,有一个名为“数据备份”的服务,可以让用户获取自己的数据:下载你的buzz、你的通讯录、你的picasa。这些数据下载后还可以导入到其它第三方应用,这比Facebook“自由”得多,无怪乎谷歌把这项服务的英文名称定为:Data Liberation(数据自由)。

这和谷歌的takeout(www.google.com/takeout/)服务有关。它的本义在于更开放的API接口,让用户(也有可能是第三方开发者)去调取谷歌整站的用户信息,因为既然用户可以下载,理论上开发者也就可以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调用。故而,我的推论是,谷歌未来在用户数据调取上,会对第三方开发者更友好,后者的作业空间更大。而数据备份(或者说takeout)更让人觉得,谷歌在数据整合上,已经准备好了。

一个平台上,开发者的蜂拥而至比用户的蜂拥而至更可贵,甚至可以这么说,开发者云集的平台是绝对不用担心用户会不会来的。Google+摆开了正面对抗Facebook的架势,所倚仗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模仿界面和品牌号召力。真正的武器在于:它能提供比Facebook更多的数据,驱动开发者愿意与之共进退。

但问题不仅到此为止。开发者的确可以获取更“自由”的数据,但能否让他们获得直接的物质利益,这是更现实的考虑。苹果生态系统上,有愤怒的小鸟,Facebook系统上,有Zynga,谷歌上有什么呢?

谷歌的Android生态,是出了名的开发者靠广告获取收益的系统,而非苹果或Facebook那种收费生态。广告收益的根本来源于注意力,但谷歌这十多年来,自行开发(或者并购)的服务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开发者要插足其中,第一个面临的竞争对手,就是谷歌自己。这可能是施密特当政时,谷歌遇到的最大症结:品牌号召力够、数据基石扎实、潜在用户不是问题,但一个平台,沦为众多开发者的第二选择,在所谓“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数字世界中,是不能接受的。

KPCB在年头发布的一个报告称,它投资的公司到2009年12月,64%来自付费下载,30%来自广告,未销售虚拟商品。而到了2010年12月,出现巨变:付费下载完全消失,广告营收占到63%,虚拟商品占到35%。

这对谷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大好消息。从基因上讲,这个公司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免费”二字,做一个依靠收费体系的系统它是没有感觉的。但免费(应用内付费和虚拟物品销售其实打的也是免费旗号),是它所长。结合谷歌前一阵子推出的谷歌钱包(一个让手机直接成为支付工具的服务),是可以琢磨一二的。

谷歌的社交网络可能会更偏向于一些实际的应用,而非娱乐游戏。比如说,来自本地商家的第三方开发者,希望能够通过谷歌社交网络,促进自己的销售业绩。它们提供免费应用,根据获取的用户数据调整自己的售卖策略,然后利用谷歌钱包让用户完成支付——这个逻辑,听上去还是不错的。

 打Adsense/adwords以来,谷歌就走上了一条助推中小商家(企业)的道路,并依靠此,成为顶尖的数字巨头。这才是谷歌生态的命脉所在,Google+的道路,或许是指向这个方向的。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