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的半场思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2-06 10:24:40/ 个人分类:创新创业

50年前,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全校体育干部会上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50年来,这一口号让一代代清华人受益终身。 笔者于上世纪80年代在清华读书时,曾经亲身感受到这一理念对学子们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50年,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生命周期。健康,当然是延续职业生涯的根本。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思考另一重要的问题,这50年应该如何规划。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职业规划,而是自然成长中心态的变迁和心性的成熟过程。

像一场球赛一样,人的职业生涯基本上有上下两个半场,简单的说,就是25年的上半场和25年的下半场。或早或晚、或长或短,上下两个半场的职业目标、专业能力、心态理念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上半场是一个学习、积累并实现价值的过程。从专业上讲,上半场的目标无疑是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甚至成为大师、大家等等;而从商业上讲,上半场的成功更多的意味着在财富、资本上的积累,“大亨”,也许是多数人在上半场最憧憬的目标。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在他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说:天才,就是一万小时的历练。一万小时,折合有效的工作时间,差不多就是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职业上的成就,通常要经过10年的磨练。如果考察一下那些杰出的成功人士的话,不管是披头士、爱因斯坦,还是巴菲特、李宁,在他们取得辉煌成就之前,无不经历了10年以上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我们中国人说,十年磨一剑,与这样的天才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10年的磨剑之功后,不管是大师还是大亨,都有一个展现价值的黄金期,这大概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事业有成的高峰期。 这段时间一般也是10多年的时间。从积累到成就,总共算起来,差不多20多年的时间,构成了职业生涯的上半场。

职业生涯的上半场考验的是人们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沿着大师或者大亨的成长方向不懈地努力追求。能否成功,除了个人的资质以外,还有时代变迁的影响。总之,上半场的心态是积极的进取,创新的意愿和能力常常会左右上半场的成败。那么,下半场呢? 

近几年,在笔者的圈子里,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以一种完全自发自愿的形式去跟大家分享他们在专业和商业上的成功经验。同时,从整个社会来看,志愿者或者众多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越来越活跃,他们为社会的转型和进步做出了难以用利益或价值来衡量的贡献。这其实就是下半场的心态。

在现实中,真正能够在上半场成为大师或大亨的还是凤毛麟角。但是,如同登山一样,不管你在山脚、山腰还是山巅,你所看到的青草、绿树、白云都是真实的,这些真实的感受,人们通常都愿意拿来分享。这是人性中“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的“上善若水”的本性体现。因此,从上半场到下半场的华丽转身,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人性的自然转变。巴菲特、比尔盖茨的慈善之举,除了美国税务制度的考虑之外,笔者认为,下半场的心态转变可能是他们的基本动因。

如果说上下半场的心态有什么不同的话,笔者认为,上半场是逐利获益,而下半场则是驱益助利。利和益原本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利指利市,益则意味着裨益。现代人常说要利益最大化,或者要利益平衡,其实说的都是“利市” 。所以,带来的结果是最大化的利益损害了更多的人,利益的平衡导致了更深刻的矛盾。所以,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对利益的认知模式。这就是我们讨论上下半场的意义所在。

更进一步说,下半场的思维方式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的滑落或者结尾。相反,正像老子描述“道”时所说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是一个自然上升的过程。自然的上半场可以看到下半场的影子,精彩的下半场更是可以把上半场的目标推向更高的境界。

犬子今年在国外高中毕业,考大学时我给他的忠告是:在哪里读书不重要,读什么专业也不必刻意,重要的是要明白上下半场的道理。否则,只能撞大运了。


TAG:

wen5619 引用 删除 wen5619   /   2010-12-14 14:21:53
拜读,很受启发。
nancy7752 引用 删除 nancy7752   /   2010-12-10 12:14:29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