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音乐的心情。 地铁的速度, 风的痕迹, 天空无云,心中有浪。 每天与化学仪器相伴。

中国的教育领域,“极品”导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03 10:29:11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存在许多莫名其妙的现象,比如“博士后”,被许多人认为是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在一些人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博士/博士后/教授”。在中国,甚至有“在职”博士后,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职位。

  我和学生说过,大学就像是一个“自助式餐厅”,聪明的同学应抓紧时间多“吃”些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利的“食物”,即便有些“食品”不太合口味,但如果确实对身体有好处,也应该汲取一些。自助餐厅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人头收费,无论是吃了一肚子山珍海味的,还是稀里糊涂进来睡了一觉腹中空空就出去的,都收取一样的费用。在中国,这个“费用”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条件一流的顶级“饭店”可能50元一位,而软硬件条件都很差的民间“路边大排档”却是每位100到200元不等。这在餐饮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教育界却司空见惯。当然不是什么人想去什么饭店就能去什么饭店,而是要通过考试决定你能去什么级别的饭店。考的好的,可以花相对少的钱去顶级饭店;而考的不好的,却要花大价钱去路边大排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谈到研究生的待遇问题,我以前也写过两篇博文,但由于人轻言微,也由于这两年研究生的待遇正逐步改善,所以很少再提及这个话题。但最近了解到一些导师的言行,使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是来接受教育、来拿学位的学生,所以导师不给研究生助研费是正常。在某些学校某些院系(理工科),导师不给学生一分钱助研费,要求学生必须发表3篇SCI论文才能毕业;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自己撰写的论文,导师几乎不用怎么修改,但是文章的署名是导师第一、学生第二;论文发表后,有些学校有数目不菲的奖励,但学生拿不到一分钱。这样的导师很令人“羡慕”,他们才是真正的“老板”。问题是,如果在某些学校某些院系已经形成这样的传统,学生将这样的“风俗习惯”一届一届地传递下去,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也习以为常了,并没有什么“叛逆”行为。师生关系融洽,一片“和谐”的景象。

  这还不算是“极品”导师!

  有些导师不但不给学生助研费,甚至学生的文章要发表,学生自己出版面费;毕业论文要印刷,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出钱请专家评阅,学生出钱请专家参加答辩,学生出钱宴请答辩委员会……

  很“极品”吗?还不是最“极品”的!!

  有的导师自己复印资料、自己打的、自己出论文。。。。竟然把发票拿来让学生报销!在他们眼里,国家发给研究生的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就是国家给导师的“研究经费”!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TAG: 导师极品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