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整合方能缓解医疗器械的生存压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1-06 09:55:08

——摘自:www.gotobio.com

衡量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水平较低的重要指标不外乎三个:科技含量低、行业规模小、市场生命力弱.不难发现,这些也都是其它产业正在面临的同样问题。

  在提升这三项指标方面,政策扶持所能起到的作用并非决定性的,至少,让中国像欧洲和日本那样将医疗器械行业作为福利行业来扶持,通过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方式扶持发展的期望就很不现实。

  要是医疗器械产业被视为福利行业,那制药业该不该算福利行业,医用橡胶及医用金属生产加工行业算不算福利行业?

  医疗器械行业始终处于供应链的中段,其生产和流通牵涉诸多领域,这种福利性的处理方式,覆盖面应多广,穿透力应多深,都是很不容易操作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会在诸多环节产生混乱。

  政策干预在多数情况下是与市场精神相悖的。对于欧洲与日本的所谓变相产业保护,我们必须明白,此类发达国家产业化程度较高,同时技术生产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政府采购时,可以在充分保证性价比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本土产品。这可以称作“持强”。

  我国的情况不同,按照某些业内人士的说法,在大型医疗器式领域,除了HIFU技术外,本土产业再无其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此类似的各个环节缺陷,最终体现到终端,造成产品竞争力弱,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要是通过同样的定额、定量政府采购的方式优先选择,那就是“扶弱”。一方是持强,一方是扶弱,其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何况医疗器械产品的效用及安全性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不能认为医疗机构大量使用进口设备就是歧视本土产品,就是没尽到扶持的义务。毕竟人命关天,一味的“抑强扶弱”非但于事无补,且会扼杀本土产业生命力。

  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生产企业所寄望于那种近似倒退的行政支持几乎不可能重新出现。一个市场行为主体存在的前提,就是有能力对市场所要求的基本因素,包括成本、原料、劳动力、商品等一系列环节完成符合价值规律的组合。这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必须经市场检验确认。

  影响医疗器械产业的六大因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整体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医学模式和医疗方式这几项因素,都不是政策调整所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却又直接关系企业存亡命运。

  生产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与科研能力落后,才是造成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存压力的根本原因。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苦的市场整合,而绝非一纸政令便能改天换地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其枉费心机沉迷于不可能实现的一些“政策扶持”的幻想中,还不如尽早实现内部挖潜,结构优化,争取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在克服关税保护作用的局限性,克服由于产品技术标准差距形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产品出口能力产生的限制,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水平,建立必要的产业风险资金,引导产业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等方面。

  政策扶持的重点不在扶立,而在支持。产业良性发展与必要政策扶持,两者互相加力,绝不应彼此内耗。市场机制越成熟越健康,政策在其中所能直接发挥作用的空间就越小。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4-2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331
  • 日志数: 102
  • 建立时间: 2010-09-09
  • 更新时间: 2011-02-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