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讨论:什么样的品种可以作成缓释剂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22 14:41:43

  开发新的化合物太不容易,又是专利又是行保的。把老药做成缓释剂型相对简单吧?问题是哪些品种可以做成缓释剂型?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当然,市场上有缓释剂型的品种就不考虑了。(14789,)

  以下三种适宜作缓释:毒性大的小分子化学药物:如抗癌药,抗感染药。蛋白质,多肽,激素类药物,以保证其生物活性,如胰岛素,DNA疫苗,保证其安全性。另外避孕药也可以。(iamrtony,)

  T1/2太长的不必要做 有耳毒性的如氨基糖甙类做成缓释对耳毒性可能会加大,临床应用要求qd 以利于药及时从耳内清除。(靶向,)

  半衰期短,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治疗范围窄的药物,具体参见药剂学第四版402页(conbalove,)

  半衰期短2-8h,我再谈谈不适合做成缓释剂型的药物:剂量大,药效剧烈,抗生素类药,溶解吸收很差的药物,剂量需要精密调节药。(abitcom,)

  其实英文好的话,到reuters business insight 上经常转转,你就知道什么样的行了——那些超级巨头们三天两头地出合作新闻,绝对是榜样。依此类推就知道什么样的可以做缓释了。但你说市场上还没有的,你想开发。我觉得机会很小,一来那些巨鳄们(或者是想和巨鳄联合的研究型小公司)天天想的干的就是这,但凡有点机会苗头,他们速度奇快,一眨眼就专利了;二来国内在辅料和剂型研究方面绝对落后,即使开发出来,在专利保护,产业话方面也有一大堆问题。

  看看国内自己报的都是些什么,就清楚了。或者看看印度的Ranbaxy,Dr.Reddies,cipla,sun pharma都在干什么,也有参考价值。他们都是重视二次开发/仿创的高手。(englishood,)

  剂量大是指有效剂量,如果做成缓释,则处方中主药量会进一步加大,再加上起缓蚀作用的辅料,片或胶囊将会很大,例如片剂超过1.2g将较难压片(即使是异型冲)。

  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存在菌株的耐药性,做成缓释后,更容易导致交叉耐药的产生(菌种选育常常利用低剂量抗生素的培养基促使菌株高产)。

  吸收差的药物,有时是由于可能有特定的吸收部位,做成缓释后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另外这类药物如果进行结构改造或改变晶型或微粉化等物理状态可能更有效。

  剂量精确的如胰岛素等,做成控释倒是很好,就是太难了。

  半衰期短的药物也不尽然,如果血浆半衰期短,但消除半衰期长,也不必要做成缓释剂型,有时候反而会引起蓄积中毒。另外,如果半衰期小于2小时,一点更要考虑是否初始释放能否达到有效血药浓度。(liuboom,)

  这个问题在园子里讨论多次了:这也是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一个问题,象胰岛素,有人认为饭前饭后如果释药速度一样,肯定是不对的,而抗生素,开始阶段应该采用大剂量。如果想做这方面的工作,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吸收窗口的问题,剂量的确证问题。(pencil,)

  剂量大的话做成缓释制剂后减少服药次数相应的增加单次给药的剂量,对工艺的要求就比较高。而不是减小剂量的问题;药效剧烈说明药物浓度的微小波动会引起机体的剧烈反应,这样的药物做成缓控释制剂有很大的风险性。万一出现药物的泄漏会发生危险的几率增加。抗生素的治疗原理基本上有两种: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所以有的抗生素改为缓控释制剂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有的抗生素改了之后是为了增加顺应性和减少副作用的;溶解吸收很差的药物对于制备缓控释制剂,不是方便而是一般都有很大的难度,药物首先要从制剂里溶出再有吸收的过程。不吸收的话就无法发挥药效了。(blackmouse,)

  有效剂量太大,是不适合做缓释的。药物吸收很差的药物也是不适合做缓释的。治疗窗太窄的药物是不能做缓释的。有复方缓释,我们现在已经申报了一个缓释复方的品种。做复方的本来就很难,质量研究时很复杂。(locys,丁香园战友)

  缓释一定是口服么?注射剂有没有缓释的?复方没有缓释的?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有注射用的缓释制剂,注射用缓释微球,用于疫苗和避孕方面的比较多,也有局部给药的,透皮、粘膜给药很多的。缓释是一个很广的应用。复方缓释制剂有不少的,比如像茶碱沙丁胺醇等等。主要考虑协同作用(药理药效方面的),质量标准倒是次要的。(blackmouse,)

  从药物理化性质角度来看一般要求:溶解度:(一般应>0.01mg/ml)若溶解度太小,应首先增加其溶出速度(微粉化、固体分散体、包合物等)

  pKa、解离度:弱酸弱碱型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存在差异,分子型易吸收,离子型难吸收。溶解性与pH值有关易水解及酶解的药物不易制成缓释制剂。

  从药物动力学的角度考虑:生物半衰期(评估消除速度)(3~6h较适宜);t1/2<1h或>24h药物一般不宜 制成缓释制剂,前者剂量过大难以制备,后者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引起毒副作用。

  吸收:全胃肠道吸收药物较合适,主动吸收药物不宜(但胃内滞留型、生物粘附型可解决)

  代谢:胃肠道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增加剂量),抗菌及成瘾性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特殊例子:首过作用强的也有制成缓释制剂的如地尔类维拉帕米,其出发点是通过降低血药浓度波动来减小副作用,半衰期长的如卡马西平非洛地平等因未见蓄积作用的报道也可制成缓释制剂。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制成缓释制剂。成瘾性药物可待因等为方便用药减少病疼也可考虑制成缓释制剂。(大宋,)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