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歧视”:伤人于无形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02 17:21:12



  乙肝歧视,是指中国社会现存的对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一种歧视现象,在所有的“歧视”中,最严重是就业歧视,同时,有调查表明,中国乙肝携带者受到的就业歧视也是所有就业歧视中(如地域、年龄、户口、性别、学历、艾滋病、农民等等)最严重的一种。

  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约有3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和1.2亿无症状的携带者,在诸多有关乙肝病毒携带者错失就业、入学权利的新闻中,“乙肝宝宝”被幼儿园拒收恐怕最让人心疼,因为,这些孩子从一出生就要与其他孩子“区别对待”,被隐藏在有色眼镜之下的各种目光挑剔,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深究原因,其实导致乙肝歧视的祸首缺乏认识和误解。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当时的医学界尚未能对甲肝、乙肝进行严格区分,乙肝被误认为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紧接着,数部法律对乙肝做出的限制性规定,助长了社会性的歧视。到了90年代末,一些不良医疗机构的虚假宣传,让乙肝歧视蔓延到了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几乎所有社会进阶环节的严格体检,乙肝都被认为是第一针对对象,从而被排除在社会的边缘,人格和生存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2009年,中国官方的一系列立法进程,也为饱受委屈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们带来了希望: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删除了对肝炎病原携带者的限制;8月,卫生就不得禁止乙肝宝宝入幼托进行公开征求意见;9月1日,是年22岁的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雷闯领到了中国首张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食品卫生类健康证明;12月29日,中国国家卫生部明确表示,将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的检查,同时,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入学、就业的限制条件,切实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入学权利……再次证明,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与乙肝携带者一起学习、工作、用餐均不会传染。

  客观的说,想要在短期内扭转多年沉淀下来的社会认知并非易事,然而,这项工作却必须要坚持下去,因为,乙肝歧视是对全社会“无知”最大的嘲笑。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384
  • 日志数: 33
  • 建立时间: 2007-10-25
  • 更新时间: 2017-03-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