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博士质量的前提是提高博导质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9-07 15:59:26

  (1)提高博士质量

  博士的质量历来受人诟病,以前就有人提,我们国家拥有最好的高中生,为什么培养的大学生却不如人家呢?更别说大师了,那是后话了。从大学精英化到平民化,我们得到了什么,却失去了更多,教育产业化之后,是的,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专业人才,确实作用明显,不可否认,但是同时副作用、副产物也不容忽视,甚至有时候大于主作用、主产物。当本科扩招的时候,很多人唏嘘不已,但是不久,退一步来说,大家就习惯了;当硕士扩招的时候,很多人侧目而视了,但是不久,退十步来说,又貌似平静了;当博士扩招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骂娘了,已无退路,因为后面已经是悬崖峭壁了,但是不久,又听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博后制度,我笑了。

  平心而论,现在博士的质量确实让人担心,这不是说教育部说的,也不是哪一个教授专家说的,这个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的隐隐感觉,这个感觉也许是非理性的,片面的,带有个人色彩的,但是它确实真实存在,不可否认。现在的问题就是博士质量严重滑坡,同时博士招收数量太多,那么有的人想,那就提高质量,降低招生数量就好了,如果问题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有的人想并不代表所有人,核心在于产业化还是反产业化的问题,双方力量不对等,胜负一目了然,产业化背后有利益驱动,反产业化人士势单力薄,没有形成合力,而且也没什么经济基础。

  其实教育问题说到根子上是人的发展的问题,可以简化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机会,一个培养。人生下来,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有各种不同,但是是不是都有机会去上学,受教育,这里涉及到机会均等的问题,公平正义等等,其次是学校教什么的问题,培养他什么,若干年后,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是不是都一样,能不能把人变成人力资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的问题。

  这个发展的过程本来就没有产业化的故事,因为八竿子打不着,可是现在偏偏有,已经是既成事实了,那怎么办呢?坦率地讲,我们只能默默承受,坦然面对。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高资质低资质的招博单位分配不均的问题,比如说,高资质和低资质五五分账,但是实际上高资质单位吃不饱,导师浪费了;低资质单位吃不下,学生浪费了。这种格局让人哭笑不得,那能怎么办呢?有的人说,这个简单,让他们六四开,不就完了嘛。

  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谁是低资质,谁是高资质,这个是一个相当的概念,真的不好确定;第二个是六四开,或者三七开,怎么实现呢,难道靠学生自己不考低资质的,都考高资质的?还有,是不是低资质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呢?这个前面说了,机会的问题,你全是高资质的,没有梯度,你怎么保证不同资质的人都有机会去享受教育机会呢?对不对。

  从微观上来看,教育部门对单个博士的质量的提高是无能无力的,实际地讲,提高博士质量,最直观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得靠学生自己。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部门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当然有很多做法是滞后的,不能立竿见影,但不表示不可以做,除非是本身无利可图,故意不做,这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呵呵。比如说,从宏观的角度调配低资质和高资质单位的名额,这个一开始会得罪人,但是只要制定好游戏规则,实际上得罪的人要比单纯扩招或者分配不均得罪的人少。

  小结:你想读博吗?那就考好一点的单位吧,还有,考上了别太贪玩,好好做点工作,别老想着混毕业。

  (2)提高博导的质量

  提高博士质量的前提是提高博导质量,是的,老师质量不高,你让学生质量自动高,那是开国际玩笑啦。就全国而言,比如说中科院、清华北大他们的博士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这不是什么名校情结,是实事求是,也不是说低资质的单位老师不行,或者学生不行,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高资质单位信息享有多,一方面由于资源不对称,985占有的资源就是多,你有什么办法呢?而一些小学校没有足够的培养经费,又没有开展前沿课题研究的科研思维与实验条件,那能怎么办呢?少培养一点吧,但是他们恰恰还招收很多,这就难怪质量不行了,对不对。

  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博导的质量,现行游戏规则下,很多导师从博士毕业爬到博导要10年到20年不等,有的更长,只要你身体健康,有的时候排资论辈到时候面包会有的,但是有的老师确实不是博导的料子,却混进了博导的队伍,正儿八经的指导博士,上帝原谅我,不排除会培养一两个合格的博士吧,但是我这样的推理你接受吗,你肯定会说,老师都不合格,带出来的学生能全合格?平心而论,合格率是不高的,但是他们都“合格”了,而且还投放市场了,呵呵。这个问题不是更严重吗?对不对。

  所以说博导质量比博士质量更重要,这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提高博士质量的前提是提高博导质量,这个问题更必要、更紧迫、也更有效。

  现在很多学校的博导都是岗位制,所以通过岗位的操作方法来优胜劣汰,管理成本不算太高,也不会得罪很多人,即使得罪了,也不会得罪的那么深。教育部门不管你是行政化也好,去行政化也罢,还是有很多“烹小鲜”的方法。尤其是低资质单位,有些导师必须要淘汰。很多低资质单位本身发展可能瓶颈重重,那为什么不顺水推舟,把那些不合格的,误人子弟的水货博导剔除呢,再利用这个空缺引进好一点的人来,一方面自身的价值提高了,一方面合理利用本来就很有限的位子,岂不是一箭双雕?当然游戏规则要明确,一开始拿一个开刀,不要多,一个就够了,后面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再做阻力就小很多了。

  从微观上来看,靠导师本身来提高导师质量,这个是不靠谱的,这个与博士不同,提高博士质量,最直观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得靠学生自己,这个驱动力是很好的,但是导师那个驱动力不行。从宏观的角度,教育部门,或者主管院长和领导,这个却很有效果,即使不能立竿见影,滞后一点也没关系,只要做就有可能做好,不做就永远不好,而且会有恶性循环。

  小结:你想博导吗?那就好好带研究生吧,别误人子弟哦,领导们也别太得过且过,不淘汰几个不争气的,怎么体现你有魄力呢,对不对,况且这个有百利只有一害,别怕。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