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古今文化结合得最完美的城市

诺贝尔奖不是科学的唯一标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07 16:50:28/ 个人分类:科学与艺术

我 们中国人,有很强的诺贝尔奖情结。这也许是因为,至今仍没有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所以才倍感迫切。很多报刊,都把诺贝尔奖看成是评价科技成果的最 高标准。每年10月诺贝尔奖宣布之前,许多人预测谁会获奖;诺奖宣布之后,许多科学家撰文介绍,对获奖人及成果大家赞扬。

   自1900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百年辉煌,威信很高,确实是评价世界级科学家和科技成就的重要标准。但是,诺贝尔奖却不是评价科技成果的唯一标准,因为,诺贝尔奖还存在如下局限性:

   第一,学科覆盖面不全。科学技术方面的诺贝尔奖,只限于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奖,并不包括数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天科学等,诺贝尔奖对科学技术的覆盖面是有局限性的。

   第二,并非所有获奖都很伟大。20世纪100年中,共授奖469人。其中,物理奖162人,化学奖135人,生理医学奖172人。其成果的大小和重要性差 别很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百年一遇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重要的科学成就,如爱因斯坦及相对论,也是很少数的,大概只有1-2%;十年一遇的大科学家和 重要成果,如L Pauling、W C Rontgen、Crick等,也不到20%;一年一遇的科学家和科技成果,大约占80%左右。

   第三,诺奖评审也有失误,例如1948年的生理医学奖授予Muller发明的DDT,其实,这项成就科学价值不大,并且具有环境残留性,现在已经禁用;又如,1912年物理学奖授予Dalen发明的灯塔,虽然对航海很有用,但在物理学的贡献很小。

   第四,很多重大的科技成果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例如,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应该是很伟大的化学成就;H Eyring创建化学反应速度理论,并在量子化学其他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这至少是十年一遇重大成就,但未被授予诺贝尔奖。

   第五,其他领域还有更重大的科学成就。科学发展到今天,学科门类越来越大,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巨大。以地球科学 为例,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获得重大进展,而且 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世界的手段,这些成果远超过很多诺贝尔物理化学奖。

   中国科学的发展需要基础科学,需要诺贝尔奖,但是,不要把诺贝尔奖看成是科学研究的唯一目标。例如,中国是地理大国是农业大国,刘东生院士从事地球环境变 化研究,获得代表地球科学最高水平的泰勒奖;袁隆平院士从事超级杂交稻研究,获得代表农业科学最高水平的沃尔夫奖,其成果的重要性远超过很多诺贝尔奖,授 奖的国际影响与诺奖也不相伯仲。

   在中国科学发展中,既要重视基础科学,更应重视应用科学;既要重视个人志趣的原始创新性研究,也应重视集体合作的重大技术攻关,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 的突出问题。“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奔月,这些重大的科技成就,在某种程度证明中国再不是科技小国,当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科学文 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时,获得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就指日可待。


TAG: 科学诺贝尔奖

sd71469190 引用 删除 sd71469190   /   2010-10-10 10:57:42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