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浮躁的劣根在哪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27 17:44:28

  近些年来我国的科研一直很浮躁,科研论文的数量直线上升,成了“论文大国”,然而卓有成就的科研项目却寥寥无几,即使有些国家支持的项目,竟然也有些不了了之。一方面科研场面搞得“轰轰烈烈”,而另一方面却是成就“寥然”,这不能不让人们追思问题的劣根在哪里。我初步地归纳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摆不好正常技术工作和科研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让我们学到了外国人许多先进的东西,国家富裕了,人民得到了实惠。在原先人们忽视科学的大背景下,伟人提出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于是首先从行政部门开始重视科学了。然而由于我们认识的不全面,往往使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见“第一生产力”,而不见第二生产力和第三生产力,忽略了第一生产力和其他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忽视了社会系统中各生产力的一致统一性,摆不正科研与正常工作的关系,造成了只重科研,不重视日常工作的浮躁。

  这种浮躁突出体现在高等教育和医疗单位。在高校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正常教学现实中,教学质量不断下降,教师正常的教学基本功被所谓的“科研水平”所替代,这是办教育出现的极为反常的事情。医疗单位正常的医疗秩序被打乱了,医生为了追求科研成果,忽视了正常的医疗手段和方法的实施,甚至将正常的成熟的医疗过程变成了实验型过程,至使医疗事故频出,医疗纠纷不断。

  二、 错误地将科研与工作待遇挂钩

  人们摆不正科研和正常技术工作的关系,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之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将科研成果同工资待遇挂钩,这是行政管理方式的重大失误。无论在高校还是在医疗单位,发表论文的数量成了对个人考评的重要依据,没有论文要提职提薪几乎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这种规则虽然可以促进“论文大发展”,但也带来了没有多少认识“硬写论文”,甚至论文抄袭造假的弊端。“科研成果”与工资待遇挂钩的结果,抹煞了人们创新的灵感,进而被为了生计的“急功近利”所替代。如此的政策规定怎不使科研浮躁?

  三、 行政管理方式走过场缺乏长效机制

  我国的科研行政管理方式是造成科研浮躁的最大劣根。就拿国家支持科研的各种基金申报和审批管理来说吧,既无内行,又过于简单行政化,因而终难解决“先进”“公平”“公正”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大多数的科学研究是不分季节性的,是分秒必争的。然而我们的基金申报和评审就是那么“慢悠悠”地一年一次。为什么不能建立日常的长效机制,让科学家及时地申报科研成果,进而获得国家的有效支持,加速完善他的科研,为国争光?

  其次,国家基金委必须要分口设立长效的责任专家办事机构,这些专家要拿国家的俸禄,因而要对口内的申报上来的科研课题负责。对这些专家要考核,最重要的是考核他们识别科研项目的能力,合格者留任,不合格者走人。不能象现在这样,由一两个行政办事人员临时组织专家组,“评卷式”搞一段时间,最后圈定“中基金者”。这种临时专家组最大的缺点是“责任心”差,由于是临时任务,很可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申请者的命运,加之不是长效,因而昏专家、过时专家或假专家也会存在,特别影响那些具有创新思想课题的评审。

  再者,目前这种行政管理方式是“过家家”,临时搭台,唱一段时间之后,“一哄而散”,不负责任。例如,重大的创新项目被拒,你根本没有说服专家的余地。当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被“砍掉”之后,申请者想申述,根本就摸不着门。行政办事人员或者以过期回答你,或者说他们没有权力,让你去找专家,但又不会告诉你专家是谁。即使你设法知道了那些“大牌”专家,但那些大牌专家都会用“秘书”将你挡住,他们很忙,你永远别想见到他们。

  四、 不是人人都适合搞科研

  虽然我们是“科研大上”的年代,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搞科研的。科学研究首先是属于那些对研究充满兴趣的人的事业。如果强行逼迫高校教师或医院的医生都去搞科学研究,那么那些没有兴趣的人就会苦闷,就会影响他们正常的业务工作。因而我主张,愿意搞科研的人搞科研,不愿意搞科研的人应该强调他们作好本职业务。高校教师最本质的业务是要教好书,要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而不搞科研的医生要诊治好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好成熟的医诊技术,那就是本职工作。

  人不能都去搞科研,因而评价人不应该以科研作为惟一的标准,应以他所从事的本职任务完成的好坏进行评价,根据他适合的工作提职提薪才是正确的管理体制。

  要求高校、医院或科研单位人人都要搞科研,必然引发科研的浮躁。

  五、 科研论文不是“憋”出来的

  许多时候会见到想要申报科研项目的人拿不准自己要报什么。特别是一些研究生写论文前,先到网上狂搜,以便积累大量的资料,然后从这些资料中寻找题目,进而写出论文。这虽然也是一种撰写论文的方法,但我并不赞成,这种论文很难会有高水平。

  不论科研项目还是论文都不是“憋”出来的,我一向主张论文要产生在项目研究之后,如果没有亲身的实践,写出的论文绝对是“憋”出来的,弄不好还会有“重谈别人内容”的嫌疑。憋出来的科研论文,难免脱离浮躁。

  六、 “跟风科研”影响创新

  “跟风科研”不能不说是我国科研浮躁的另一个劣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确实从国外学习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其中业包括科学知识。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 “学习”的阶段,现在是应该提出“创新”“超越”的时候了。创新超越必须有自己独到的东西,有自己的原始创造。可是在那三十年时间里过来的科学家,很多人只熟悉“赶上世界先进的脚步”“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而没有超越的信心。因而他们言必谈国外,任何研究的题目,首先要看国外有没有,如果国外没有就要慎重再慎重。与此同时,许多人会将国外的一举一动当成科学的前沿,甚至在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就开始大力宣传,很怕在国内留下“落后”的印象。

  “跟风科研”无疑给我们的国家带来科研的浮躁。要想科技创新,实现超前跨越,我们必须改掉“跟风科研”的风气,积极提倡和宣扬独立创新,鼓励原创,大力扶植原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科技强国”。

  我这样反对“跟风科研”,并不反对那些值得我们学习和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掌握他人必要科学技术的同时,深刻分析,从中找出方向,注重自己的研究,才能摆脱科研浮躁。

  据说,台湾在电子产品设计的项目可以随时申报,一经批准之后,当局会全力支持完善研究。我们要避免科研浮躁,一定要从管理制度和评价等方面实行长效内行机制,让科学人才管理科学,我国科研才能避免浮躁,长足发展。


TAG: 科研浮躁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