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免疫学博士分析转基因大米是否对人体有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8-10 10:22:31

  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称:目前发现,对于专一高效杀虫Bt蛋白融合基因cry1Ab/Ac,只在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肠壁上有这种蛋白质的结合位点,因而该蛋白能选择性地有效杀死该类害虫。而人类肠道上没有该蛋白质的结合位点,故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为进一步让消费者放心,研究者已找出抗虫Bt只在水稻的茎秆和叶片等受害虫侵害的部位积累,而食用部位(大米)却几乎不表达的方法。每克‘华恢1号’稻米含Bt蛋白不超过2.5微克,按小鼠灌胃剂量折算推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吃掉120吨稻米也不会发生中毒、过敏、体重异常、脏器病变。如果按每天吃500克稻米计算,一个人活上120岁,也只吃掉约10吨稻米,不及小鼠灌胃剂量的十分之一。

  华中农业大学进一步表示:“我们最近查了食品饮用水等相关国家标准,发现对人体无毒的Bt蛋白在转基因大米中的含量,比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还低。亚硝酸盐是实验证明的中度毒性、高度致癌性物质。国家标准规定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每克水中不高于1微克。考虑到饮水量,可以说,我们研发的转基因大米比达标的饮用水还安全,是真正无毒无害的。”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毕竟我不是医学专家,无从做出判断。这里我们听一听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副教授王月丹博士怎么说。这位博士采取实名制参与转基因安全争议,很令人敬佩。

  王博士说,针对于这次最令人担忧的转基因大米中的Bt蛋白,转基因支持者认为是很安全的,他们的理由是Bt蛋白农药用了上百年,而且只对昆虫致病,所以很安全。按照转基因生物学家的说法,苏云金杆菌简称B.t.,是包括许多变种的一类产晶体孢芽杆菌,可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鳞翅目的多种害虫。苏云金杆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内毒素(即伴孢晶体)和外毒素(α、β和γ外毒素)。伴孢晶体是主要的毒素。昆虫食用后,肠道在几分钟内麻痹,并很快破坏肠道内膜,造成细菌的营养细胞易于侵袭和穿透肠道底膜进入血淋巴,昆虫停止取食,最后因饥饿和败血症而死亡。有人还组织了人体试验,“让18名志愿者每人每天吞服30亿活芽孢,连服5天,4~5周后检查,一切化验结果正常,无毒性反应。”

  但真实情况是什么呢?王月丹博士分析道:我国有关的食品管理部门早就知道苏云金杆菌对人体是有毒害的,决不会像18人试验宣称那么安全的。早在2007年,《食品科学》28卷第3期就有文章专门介绍这方面的实验。苏云金杆菌其实与人体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菌,而后者被认为是可以引起致命性呕吐和肠胃炎的病原体,其产生的热稳定性毒素可以在30分钟内引起人体发生呕吐,并曾经导致一名17岁的瑞士男孩由于呕吐引起的肝衰竭和横纹肌溶解而死亡。据王博士介绍,以前的所谓蜡样芽孢杆菌中70%是苏云金杆菌,而且目前商业用的苏云金杆菌菌株(我们的农药菌株)含有呕吐毒素和肠毒素基因。所以,目前我国的很多农产品和畜牧产品都受到过这种农药菌的污染

  可见,Bt并不安全是一目了然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欧美国家不在本土推广转基因主粮。如果我们搞转基因小麦,美国一定会干涉的。有人说,Bt危险不能说Bt蛋白也危险。王博士认为,转Bt蛋白基因更危险。这是因为,即使是使用大剂量的Bt农药,大米进入人体之前,还是要经过脱粒、淘米等过程,是有机会避免毒性的。但是,一旦Bt蛋白进入植物籽粒内部,就很难把它和米分开了。其次,Bt基因本身在大米细胞内表达的量,是很难控制均一的,一旦产生了高表达的毒株,我们没有办法铲除它。

  王博士强调指出,对于上面的提到的问题,他并不是本行。作为一名免疫学专业研究人员,他认为目前最大危险的是,转基因安全性实验都只用Bt蛋白做过敏实验,但是Bt蛋白在植物体内如果结合了其他蛋白,就可能引起新的过敏问题。譬如青霉素,其本身不是抗原,也不会引起过敏,然而青霉素杂质或体内的降解产物,能与人血浆蛋白结合,激发机体产生IgE型的抗体,引起致命的哮喘和休克。从这个机理分析,Bt蛋白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是40年才能观察出结果,危险也许是潜在的。”中科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原局长钱迎倩研究员忧心忡忡地指出。钱老师是笔者所在单位的老所长,笔者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是所长,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这样的表态是符合科学精神的。我对钱先生是非常尊敬的,他的专业领域是细胞生物学,最近几年非常关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有大量的论著发表。


TAG: 大米转基因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