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

科研模式之谁主沉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30 10:12:24/ 个人分类:研究生

  科研院所的大势,不管美国中国,终是要裁员的。 在国外的竞争比国内可能白热化多了。即使是名教授最后没资助,也可能是一个没啥光线的小办公室。 还好他们大多早早经济规划,或者写书,或者做报告,没有外快也有基本工资。

  这个危机感概念在国外的科学界很普遍。 国内很多同仁可能已经感受到威胁了,钱最终会是筛选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评估手段这么重要的原因,会不会造成体制性的劣币驱逐良币? 引进千人,说实话只是个稀释。这么多新培养的研究生最后还是要放回社会的。唯一遗憾的是,他|她们的训练大都是为了SCI,和实践联系不多。 美国的人才问题是本国培养数理底子远远不够,好在生活水准高研究环境好,能招兵买马甚至雇临时工。到时候反正精英领队一帮认真干活的,聪明人也不需要太多。信息革命和工业化科研的进展,提高了科研的效率也会导致人才需求的变化。现实失业率的高涨,一方面是生产率的高度提高 (不需要这么多人)一方面是美国本土精英教育筛选的结果(劳力的服务业不需要高学历,劳心的服务业大都是精英)。而中国的人才策略一直让我很困惑 -可能是先赶着把人口的基本底子补上去再说。可是如果太多造假,不老实习惯养成了,这人谁敢用?保证信用这东西对一个团队来说太重要了。一个专业人士的名声是要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的。所以打假也需要做够功夫,不然与己与人都不公道。

  说实话,我自小没想到会走科学这条路,语文课代表文娱委员,跑去读理科也是因为父亲的坚持 -比起人大哲学毕业的他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现在不过是想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手段而已。当初看科学家的光环是圣坛上的。 科学家可以是平凡人,但不可以只追求做平凡事。发现,创新,见人所未见,能人所未能。这个要求不是所有读研或者正在研究的人能达到的。 做不到的话,不如早做打算,利用自己的长处寻找新路子做事。既然说国家有这么多问题,那就有很多机会做些实事(顺便赚些票子)啊。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问一问你做的是不是就值得那些。如果你的自我价值更高,又要怎么去实现?抱怨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西南联大的师生所处的环境更差呢。

  只满足安逸的日子,危机其实不远,再过个五年十年,人口掉下去了,很多学校是要关门的。以国外招兵买马的动力,清华北大这样的也有留学预备班的嫌疑。这样的人才博弈是国家实力层面上的竞争,普通人最好是审时度事,为未来早做筹划了,靠国家不如靠自己。


TAG: 科研模式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