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
王训道,蒋登高,周彩荣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 建立了混合二元酸的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法.使极性强、电离常数非常接近的丁二酸、戊
二酸和己二酸得到完全分离。该方法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样品不需预处理,分析速度快。绘制了标准工
作曲线。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高薪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TQ65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lOO6—7906(2002)06—0036—02
己二酸由环己醇或环己酮在铜及钒盐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硝酸氧化制得。同时还有副产物戊二酸、丁二等生成,这些副产物连同少量的己二酸一起作为废料排出[1]。为分离回收混合二元酸,首先必须解决分析测定问题。但因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的电离常数非常接近,故常规电位滴定法无法测定其各自含量,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又因其极性大、沸点高,需在分析前将酸酯化再进行分析,酯化反应时间长,操作复杂,且三种酸的酯化率很难保证完全相同[2]。离子对色谱法是适用于可解离化合物的液相色谱法之一,以Cu抖为反离子分析混合二元酸是一种新的尝试 ]。笔者以Cu抖为反离子、Cl8反相键合硅胶色谱柱、紫外吸收检测器,对混合二元酸进行了定量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 器
GE-200高效液相色谱仪:GE-200高压恒流泵,GE-200紫外检测器,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N2000色谱工作站,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GM一0.15Ⅱ隔膜真空泵,天津市腾达过滤器件厂;AS3120 Cleaners,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1.1.2 试剂
四丁基溴化铵(TBA),分析纯;硫酸铜,分析纯;丁二酸,分析纯;戊二酸,化学纯;己二酸,化学
纯;乙二胺四乙酸(EDTA),化学纯;甲醇,色谱纯;二次蒸馏水。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ODS柱,4×150mm;柱温:室温;流动相:HAc—NaAc缓冲溶液,pH一5.0,含甲醇5 ,Cu抖浓度为0.9mol/m。;流速:0.9mI /min;进样量:30/~L
1.3 实验方法
将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准确称量,用50mL甲醇溶解配制成标准样,用微量进样器进样,用色谱工作站记录并进行分析处理。实验完毕时,依次用0.1mol/m。的EDTA溶液、二次蒸馏水以及甲醇冲洗柱子。
 
2 结果与讨论
2.1 波长的选择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在210nm 以上无明显吸收,与Cu抖形成络合物后,在254nm处有较强吸收。因而,紫外检测器的波长选为254nm。
2.2 固定相的选择
样品是可解离的有机酸,采用反相色谱体系,即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是比固定相极性更强的溶剂体系,因此,选用了非极性的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
 
2.3 流动相的选择
2.3.1 流动相pH值
流动相pH值增加有利于酸性组分电离形成铜络合物,使色谱保留值增加,检测灵敏度提高。对混合二元酸,pH=5.0时,出峰较为理想。
2.3.2 TBA 浓度
实验表明,TBA 的浓度增大,络合物与离子对总浓度增加,响应灵敏度提高,但当TBA浓度大于0.4mol/m。时,灵敏度增加不明显,故TBA 浓度选为0.4mo~/m。。
2.3.3 Cu抖浓度
实验表明,较低浓度时,增加Cu抖浓度可提高灵敏度,当Cu抖浓度超过0.9mol/m 时,灵敏度变化不明显,故Cu 浓度选为0.9mol/m 。
2.3.4 甲醇用量
流动相中加入甲醇,二元酸的保留值下降,灵敏度变化不大。实验表明,加入5 左右甲醇较合适。
2.3.5 Ac一浓度
Ac一可促进络离子的形成和稳定性的提高,使灵敏度提高。但Ac一浓度过大,本底吸收增强,灵敏度反而有所下降。当Ac一浓度为0.2mol/m。时,灵敏度最高。
 
2.4 定量分析
为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配制了10个组成不同的三酸混合样品,在选定的操作条件下,进行逐个分析,每个样品平行分析3次并取平均值。结果
 
3 结 论
a)确定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合二元酸的最佳色谱条件:Cu抖,Ac一和TBA 浓度分别为0.9mol/m。,0.2mol/m。和0.4mol/m。;pH 一5.0;5 甲醇;流速0.9mL/min。
b)绘制了分析测定混合二元酸的标准工作曲线,为混合二元酸的分离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www.htcoo.com  
[1] 杨炎锋。李建设.DBA废液回收利用的工业化方法
[J].河南化工.
[2] Konig W A,Benecke I.Severs.New result in the GCseparation of hydroxy acid[J].J.Chromatography。
[3] 韩红岩.达世禄.二元羧酸的间接光度高效液相色谱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