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双汇”被曝使用含“瘦肉精”猪肉

2011.3.16

“双汇”被曝使用含“瘦肉精”猪肉(组图)

双汇冷鲜肉广告中的多项检测并未包含对“瘦肉精”成分的检测

“双汇”被曝使用含“瘦肉精”猪肉(组图)

用添加了“瘦肉精”的饲料喂养大的生猪因腿部肉太多,后腿无法站立。

  据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在养猪大省河南,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怪象:一些养殖户从不吃自己养的猪肉。记者历时一个多月调查发现,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和温县等地,部分养猪户生猪饲养过程中违禁使用“瘦肉精”。

  “瘦肉精”猪卖相好,每头还能多卖几十元

  河南省孟州市是有名的养猪地区,大大小小的养猪场不计其数,分别散落在各个乡村。在这里,养成后出栏的生猪一般都是通过一些经纪人进行买卖和调运。一位经纪人告诉记者,他挑猪的标准是“屁股浑圆,体型要好”。这样的猪是怎么喂养出来的呢?

  在一家养猪场的猪圈旁边,记者注意到堆放着几袋饲料。养猪户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喂猪的普通饲料,真正能让猪变成瘦肉型体型的,实际上是饲料里面添加的一种特殊的“白色粉末”。在当地,养猪户把这种添加过程称之为“加精”。

  随后,记者又对孟州市周边的沁阳市、温县等地一些养猪场进行了调查,发现都有类似的“加精”现象。

  沁阳市崇义宽平村一名养猪户透露,这种所谓的“精”就是“瘦肉精”,属于违禁品,一般不轻易拿出来示人,他们都是在加工饲料的时候偷偷添加的。

  这位养猪户告诉记者,这种“瘦肉精”大多是由收购生猪的商贩或者当地调运生猪的经纪人提供,每公斤卖到两三百元,养猪户买来以后,按比例添加到饲料里面。

  事实上,对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的规定,一些养猪户心知肚明。

  当地一名知情人告诉记者,使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瘦肉型猪不但好卖,而且比起不加精的猪,每头还能多卖几十元钱。

  “我从来不吃这种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一位养殖户说。

  检疫票据、耳标:给钱就能买到

  一头猪从出生到长成后被宰杀成猪肉流向人们的餐桌,要经历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市场销售等几个环节,各环节监管要求都非常严格。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多道监管环节似乎也没能完全止住“瘦肉精”猪的外流。记者在新乡市获嘉县亢村调查时发现,甚至连一些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的养猪场也在偷偷使用“瘦肉精”。

  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养猪场,记者看到一个“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的牌子。

  一名养猪户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种牌子是花钱办回来的,有时候赶上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会得到一些额外的提醒和照顾。“检查也没啥规律,不过一般要是说省里边或者外边人来检查了,县畜牧局会提前通知。要是县里边抽查的话,就是给你拿个瓶子接点猪尿化验,接点母猪尿什么的他也不知道。”他告诉记者。

  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在收购和贩运环节,一些喂了“瘦肉精”的生猪也基本是畅通无阻。

  目前,按照动物检疫的检测制度,要求生猪外运时,必须获得当地检疫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五号病非疫区证明三大证明,并100%佩戴耳标。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在孟州市、沁阳市等一些地区,一些动物检疫站形同虚设。在沁阳市柏香镇的动物检疫站,记者通过当地一名猪贩介绍,在没有调运任何生猪的情况下,随便编了车牌等相关信息,只花了200元钱,就买到了调运120头猪的三大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五号病非疫区证明。另外还获赠150个耳标。

  在孟州市的乡村公路旁,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贩运生猪的货车,这种大型货车每次能装100多头猪。在装车过程中,有些猪会突然间呼吸急促,并不时发出尖叫声。这时负责装猪的工人便很快拿出注射器给猪注射一种针剂,针剂的名字叫“地西泮”。

  工人说,这是一种用来应急的镇静剂,可以防止这种喂了“瘦肉精”的猪在运输过程中猝死。

  这些猪打过应急针后,果然变得平静许多。记者注意到,这些装车待发的生猪耳朵上竟然没有佩戴耳标。

  负责装猪的经纪人告诉记者,这一车没有佩戴耳标的猪,不但有喂了“瘦肉精”的,而且还有病猪。

  可就是这样一车猪,竟然也能获得当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五号病非疫区证明三大证明,票据和手续齐全。

  “瘦肉精”猪大多销往江苏南京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河南部分地区出产的这些“瘦肉精”猪大多销往江苏南京。

  为了核实,在一名经纪人承认他的一车猪都是加“瘦肉精”饲料喂出来的之后,记者记下了这辆运猪货车的车牌号码“皖M57229”。他们的目的地是南京建邺区兴旺屠宰场。

  第二天凌晨3点钟左右,提前赶到的记者在南京建邺区兴旺屠宰场看到,这辆车牌号码为皖M57229的运猪车已顺利抵达,正在卸猪。这些猪到了兴旺屠宰场,并没有检测“瘦肉精”,很快就被宰杀了。派驻屠宰场的检疫人员对宰杀后的猪肉也没有进行“瘦肉精”检测,就打上了“肉检”、“验讫”的章。

  一黄姓检疫人员承认,他们这里只核对证明手续,一般不检测“瘦肉精”。

  按照生猪屠宰的管理规定,宰杀后的猪肉必须获得“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而在兴旺屠宰场,一张证明10元钱,可以提供给这里宰杀的任何一头猪。

  从屠宰场出来,这些“瘦肉精”猪肉又流向哪里呢?

  记者在南京市场上发现,这种所谓的“瘦肉型”猪肉非常受欢迎,和普通的猪肉相比,这种猪肉几乎没有什么肥肉。生猪行业的业内人士把这种瘦肉猪戏称为“健美猪”。

  部分“瘦肉精”猪流向“双汇”

  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这种所谓的瘦肉型猪,有一部分卖到了知名企业“双汇”。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站在公司大门前就可以看到八个大字“诚信立企、德行天下”。

  据了解,这家公司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有关宣传双汇冷鲜肉“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在店里随处可见。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18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一名叫宋红亮的业务主管告诉记者,他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收购生猪,他告诉记者,不论生猪品种好坏,他们厂都可以大量收购进行屠宰,每天要宰五六千头生猪。

  在济源双汇食品公司的院子里,停放着几十辆装满猪的货车。记者看到这些猪确实是良莠不齐,有的看上去“品相”很差。

  宋红亮说,这些猪他们都能收购,甚至包括一些康复的病猪。除了病猪,宋也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这种加“瘦肉精”的所谓瘦肉型猪。

  宋主管透露:“我这边,停喂一周就可以,一周后这个药的残留基本上对人体无害了。”据中央电视台

  新闻后续

  农业部派出督查组

  赴河南严查“瘦肉精”

  据新华社电 有媒体播出《“健美猪”真相》后,农业部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多年来,农业部一直将“瘦肉精”监管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2002年2月,农业部会同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目录》,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禁止在饲料生产和饲养过程中使用,并将“瘦肉精”列入年度例行监测计划。

  针对此次新闻报道中反映的问题,农业部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下一步,农业部将会同卫生、工商、食药、商务、质检、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4名违法人员已被警方控制

  据中央电视台 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了市场上部分养猪农户使用“瘦肉精”事件后,目前4名违法人员已经被警方控制。

  双汇发展因“瘦肉精”事件跌停

  公司称今日停牌核实

  据人民网 昨天,双汇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使用“瘦肉精”猪肉后,双汇发展股价一早便疯狂跳水,午后开盘便跌停。双汇发展公司昨天表示,涉事公司是集团子公司,已派人去核实了解情况。双汇发展今日将停牌。

  昨天下午,人民网记者拨通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的手机,他坦承,在“3・15”这样特殊的日子,出现这样的报道,对企业的伤害是很大的,因此集团非常重视,他正在回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目前暂时还没有结论。但他表示,集团一定会严格核实,了解具体实情,并承诺一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瘦肉精

  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类似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将这一类“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

  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的危害更大。

  双汇回应瘦肉精事件:报道属实 致歉消费者

图为双汇集团官方网站发布的声明

  双汇集团就日前媒体广泛报道的的“瘦肉精”猪肉事件做出回应,声明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

  该声明称,双汇集团对媒体的报道高度重视,立即召开高层会议,研究部署调查处理工作。双汇集团对媒体的报道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调查处理工作,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并排除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相关人员进驻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理。

  声明表示,双汇集团要求下属所有工厂,进一步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并将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声明还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双汇集团将进一步强化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确保食品安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