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检测实验室

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检测实验室

400-6699-117转1000

上海农业土壤二恶英类化合物筛查和污染溯源

  时间:200610-200806

  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区域性二恶英环境污染筛选技术和评估体系;查明上海地区土壤二恶英的污染水平和主要影响污染源;完善上海(中国)二恶英污染数据库;为二恶英污染管理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及制定中国二恶英污染控制决策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根据。

  意义和创新:

  在国内首次尝试了利用生物检测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筛查体系对区域性的DLC污染进行较大规模环境样品分析和建立关联的筛查评价体系。对上海地区农业土壤二恶英水平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可填补相关的数据空白,并为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

  1.预筛查:采用随机采样方法,在典型区域获取典型样品

  2.按土壤研究技术规范制定筛查计划

  3.技术准备:建立EIA分析和HRGC/HRMS分析的土壤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HRGC/HRMS分析方法。

  4.确立筛查基准值。

  5.对土壤样品进行大量筛查。

  6.对典型污染样品进行二恶英模式分析和溯源分析。

稀有鮈鲫标准化研究

  化学品毒性试验中本土鱼种的标准化研究

  出于形势需要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急需,稀有鮈鲫已经被我国推荐为化学品毒性测试生物之一,也是推荐试验用鱼中唯一的本土种,然而,由于对其标准化特征未进行过系统验证,用该鱼种进行化学品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公信度将受到持续的挑战。本项目以稀有鮈鲫为试验材料,按照国际标准化原则,就稀有鮈鲫在化学品毒性试验中的试验环境以及稳定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等生态毒性特性进行标准化研究,验证与通用种之间毒性数据的可比性。为推动稀有鮈鲫作为国际认可的中国土著标准试验鱼种奠定基础;为后续相关的检测标准提供技术支撑。本项目是首次在遵从国际一致的标准化原则的前提下,对稀有鮈鲫作为土著鱼种在生态毒性试验中的响应特征进行的系统验证,研究结果将会对我国土著鱼类实验动物标准化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本项目于2009年5月开始实施,时间跨度为2年。

难溶物质的生物蓄积试验方法研究

  生物蓄积(Bioconcentration)是指相对于周围环境中化合物浓度而言,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或其他上器官组织中的浓度增加。 流水式鱼类试验(Bioconcentration : Flow-Through Fish Test)可用于评价水生生物(如鱼)通过非摄食的方式(如鳃、皮肤)对化合物的蓄积能力和清除能力。生物蓄积系数(BCF,bioconcentoation factor)可以对生物蓄积能力的定量描述,即在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鱼体中的蓄积浓度(Cf)与其在水环境中的浓度(Cw)的比值。

  OECD 305方法替代了原先的305A~E方法,描述了在流水式试验条件下化合物在鱼体内生物蓄积能力的测试过程。

  生物富集试验包括两个阶段:暴露(吸收)阶段和暴露后(清除)阶段。在吸收阶段,将试验鱼暴露于两个浓度的化合物溶液中。吸收阶段一般为28天,除非能证明在此之前已达到吸收平衡。如果在28天内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吸收阶段延长直至稳定状态为止,最长为60天。稳定状态是指化合物在鱼体内的浓度(Cf)对时间所绘的曲线与时间轴趋于平行,且连续三次采样(每次采样至少间隔2天)测定,Cf无明显变化,即表明达到稳定状态。在吸收达到稳定状态后,将试验鱼转入不含有该化合物的相同介质中,即开始清除阶段。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定时测定鱼体中的样品含量。

  稳定状态的生物富集系数(BCFss)计算是由样品在鱼体中的浓度(Cf)与对应水溶液中的浓度(Cw)之比得出的。对于高亲脂性样品(log Pow>3),在测定样品在试验鱼体内浓度的同时,测定试验鱼体的脂肪含量。

苏州河长效管理中的生态恢复指标及技术方法研究

  苏州河生态系统恢复目标及综合管理机制研究

  苏州河经过一、二、三期工程的实施,消除了黑臭,水质逐步稳定,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从长远目标来看,应将苏州河整治与黄浦江的治理以及与苏州河支流的治理协调一致,改善苏州河水系的水体环境质量,并建立起能够长效运行的整治、管理机制,从而巩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果。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苏州河生态恢复各个发展阶段特征,选择适合生态恢复管理目标需要的监控指标选择和分析方法,提出与生态恢复目标配套的技术手段。本项目针对新问题、新情况开展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将为今后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和常态、长效管理提供科技支撑。本项目于2008年9月开始实施,时间跨度为1年。

QSAR的计算与实验验证研究

  采用QSAR软件美国EPA EPI Suite v3.20中的Bcfwin v2.17模块计算其在新化学品中的蓄积因子(BCF),QSAR指关联化学品的分子结构与其理化性质、环境行为和毒理学参数的定量预测模型。

  目前采用的计算软件是EPI Suite V3.20软件,由美国国家环保署(U. S. PEA)与美国SRC公司(Syracuse Research Corporation)于2007年2月联合开发的Qsar模型。通过输入化学物质的SMILES(Simplified Molecular Input Line Entry Specification),评估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环境行为。这套软件包括了11个独立的有机物性质估算软件及1个外壳软件,可以对有机物的熔沸点、饱和蒸气压、亨利常数、logKow、BCF、降解可行性及水生毒性指标等性质参数进行估算。其中,Bcfwin v2.17模块通过logKow计算化学物质在Fathead Minnow的生物蓄积因子(BCF)。生物富集因子(BCF)是评价新化学品累积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持久生物累积性(PBT)污染物的不可或缺的参数。虽然BCF的测定有标准的测试方法,但试验测定BCF成本高,周期长,操作复杂。QSAR软件预测BCF可以弥补基础数据的缺失,降低昂贵的测试费用,减少动物实验。

  测试报告参照OECD标准,提供软件计算数据,以及支持该计算结果的相关文献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