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00-6699-117转1000

  1.发展历程

  

  1956年,上海第二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组在章德馨副教授的领导下建立,并得到初步发展。1977-1989年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王振义教授(1992年任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和止血与血栓的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如在国内首先提纯多种凝血相关因子,并制成抗血清用于临床,推动了我国血管性血友病和血友病携带者的研究,并从中药蒲黄中提纯出四种有效成份,从出血、凝血、纤溶、内皮细胞水平,阐明了生蒲黄防治家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等。在教研室发展史上,该时期最辉煌,相关工作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等一批科技奖项,该学科也于1984年成为首批上海市地方高校重点学科。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徐也鲁教授和张启良教授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2000年该学科成为博士点学科。但是,随着岁月流逝,由于出国潮、待遇低等等源自种种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主观和客观的问题,教研室渐渐进入了低谷。到2002年,仅有教职员工10人(含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4人),科研经费、科研资产和学术成果基本没有。

  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在2002年5月24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陈国强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 ,并做出慷慨承诺(见图),提出系列制度:研究生如果没有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就不能参加答辩;63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没有在国际学术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没有进取意识、缺乏团队精神、不想发展自己的人主动离开我们这个团队。于是,以一种朴实的心态,

  

  我们在慷慨承诺和制度中开始了艰难的起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强调“完善人格、成就智慧,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理念中,提出“努力搞好教学工作,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放心是我们的天职”。与此同时,作为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识自然,识别未知,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为人类健康作出点滴贡献,也是我们应该拥有的选择。于是,整个团队秉承“敢说敢想敢做,百折不饶、锲而不舍”的科学创新精神,致力于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化学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白血病发病学研究,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并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组室”、“上海市文明班组”、“上海市劳模集体”等称号。在此基础上,随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成立,并于2008年通过专家验收。

  

  2.现状

  目前,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基地共有固定员工42位,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6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工作经历,先后共承担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和上海市科研项目近70项。与此同时,学科团队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在本专业国际权威学术刊物《Blood》、《Leukemia》、《Oncogene》、《JBC》等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三个发明专利,并且连续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尤其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学术环境建设,团队内已经营造出一种互相关爱、互相支持、永不懈怠的科学创新氛围,形成了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格局。期间,培养了27位优秀硕、博士研究生,每年选送1~2名青年教师赴国外深造,并有4位青年教师荣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1位青年教师荣膺“上海市晨光计划” 称号,1位青年教师荣膺“上海市浦江计划”,从而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