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00-6699-117转1000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7年8月建成。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该所座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郊,面对波光浩淼的东湖,背靠风景秀丽的珞珈山。所舍占地面积26公顷,生活和工作设施齐全,环境幽雅恬静,交通便利,是理想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追求学业的园地。实验室先后于1996年和2001年分别被授予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9年6月起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范畴。

  在科研队伍建设方面,本实验室先后有三位中科院院士在本室工作。目前刘建康、朱作言两位院士仍带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各自的学科领域辛勤耕耘,青年科技人员在科研工作中勇挑重担,已成为重点学科领域、各类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科研群体。

  目前,实验室六个研究团队都分布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并在淡水生态和渔业生物技术两大方向形成了两个优势学科群。在淡水生态学研究方向,刘永定(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973、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吴振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谢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宋立荣(863计划首席科学家、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胡征宇、李钟杰、解绶启(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蔡庆华、王洪铸、倪乐意等研究员在湖泊蓝藻水华控制、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污水处理、二恶英的检测与迁移、水体与底泥的污染物交换、蓝藻的生物学以及藻毒素、湖泊渔业放养模式与结构调整、鱼类生物能量学与营养学、淡水生态系统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绩,发展了我国的淡水生态学理论并付诸湖泊渔业实践;在渔业生物技术方向,桂建芳(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聂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徐旭东("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张奇亚、汪亚平、童金苟等研究员在鱼类遗传育种、藻类功能基因组以及鱼类病害方面做出了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成绩。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针对日趋恶化的水环境,开展水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维护和改善水环境、保护淡水资源、发展淡水渔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结合科学发展目标,瞄准国家需求,解决国家问题。坚持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原则,全面增强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跨越能力,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建设成为高效运行的、开放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和持续发展的国家级淡水生态和生物技术知识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同时通过人员的不断更新,进一步凝聚科技精英,形成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群体,成为淡水生态和生物技术领域高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自主创新平台。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讨环境因子、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揭示水体污染的机制、危害并提出防治对策,为淡水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开发生物技术,致力于与鱼类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相关的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探讨建立新型、高效、健康和持续发展的渔业模式。依据战略定位、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围绕近期国际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国家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实验室现已设立了湖泊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水质管理与生态毒理、鱼类基因工程、鱼类发育与细胞工程和藻类生物技术六个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