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实验室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实验室

400-6699-117转1000

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实验室简介

  光合作用研究实验室

  由殷宏章先生于1956年创建,是我国该领域最早成立的实验室。1998年12月成立开放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11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 9名,包括中科院院士2名(施教耐、沈允钢);研究生13名。近五年中,承担“973”、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基金委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和其它部委、省市级科研任务共10余项。

  研究内容包括:ATP合成酶的结构功能与能量转化的分子机理;植物光合作用对主要环境因素变动的响应与适应;光合效率调节控制,特别是自然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分子机理;NAD(P)H脱氢酶与叶绿体呼吸及循环电子传递的关系及其分子结构、性质和生理意义;Rubisco亚基跨膜运输装配和 PEP羧化酶分子结构、调节机理;磷酸酯酶参与光能分配的机理;光合作用群体机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指导分析生产力形成;紫细菌反应中心及捕光天线中的光能转换、PSII的原初光化学反应机理和光合放氧机理;质子动力势在光合机构运转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小麦超高产育种中之提高光合效率问题等。

  四十多年来,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或科学进步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沈允钢、施教耐教授分别于1998年、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实验室

  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实验室于2001年成立,其前身是1998年成立的环境植物生物学和受控农业开放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5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5 人,中级研究人员10人,技术及管理人员5人。在读博士生28人,硕士生8人。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抗逆性研究,昆虫生理、生化、毒理研究,化学生态学,昆虫功能基因组研究,受控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实验室具有从事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研究的平台与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核酸序列测定仪,超速与高速离心机,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凝胶扫描仪,电激仪,适用于地面和空间的细胞融合装置和不同用途的显微镜等。能够在研究所的平台支持下独立开展各种研究工作。

  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实验室

  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实验室由光合作用实验室和环境生物学实验室合并而来。现有研究人员12名,包括中科院院士2名(施教耐、沈允钢),研究生35名。实验室面向国家粮食安全与高效生产的重大需求,研究植物与光合作用适应各种环境的机理,努力为育种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遗传资源与技术支撑。

  实验室在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四十多年来,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或科学进步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沈允钢、施教耐教授分别于1998年、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目前承担的科研任务有来自科技部的863与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项目等。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TP合成酶的结构功能与能量转化的分子机理;植物光合作用对主要环境因素变动的响应与适应;光合效率调节控制,特别是自然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分子机理;NAD(P)H脱氢酶与叶绿体呼吸及循环电子传递的关系及其分子结构、性质和生理意义;Rubisco亚基跨膜运输装配和PEP羧化酶分子结构、调节机理;磷酸酯酶参与光能分配的机理;光合作用群体机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指导分析生产力形成;质子动力势在光合机构运转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叶绿体发育的分子基础;小麦超高产育种中之提高光合效率问题;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抗非生物逆境的机理;植物蛋白质组学;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以及受控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实验室具有从事植物研究的平台与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超速与高速离心机、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蛋白质等电聚焦仪适用于地面和空间的细胞融合装置和不同用途的显微镜等,能够在研究所的平台支持下独立开展各种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