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00-6699-117转1000

        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日球物理数值开放研究实验室”,于1994年12月批准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空间中心经过对空间物理相关分支学科的整合,组建“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重点实验室。 2001年中国科学院通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作为院重点实验室参加地学科学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2006年7月科技部批准新建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1月,实验室顺利通过建设验收,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正式一员。

        实验室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卫星计划--“双星计划”,实验室刘振兴院士是“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双星计划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许多科学发现,如磁尾等离子体片中的大尺度振荡,太阳风中的离子密度空洞,持续数小时的脉冲调制磁重联和中子星的壳层破裂等,提出了新的亚暴锋面理论。双星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联合团队获得了2010年度国际宇航科学院的杰出团队成就奖(The Laurels Team Achievement Award),双星计划还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验室首先提出“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联合全国有关部委十余个单位共同推进“子午工程”的立项,完成了建设项目申请书、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国家发改委已将“子午工程”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批准建设,为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的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在国家重大航天计划——夸父计划、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推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负责了国防科工委“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的空间物理与太阳系探测领域,基金委-中国科学院“至2020空间科学学科发展规划”,中科院“至2050我国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的空间科学部分、“我国空间天气十年计划”、负责建议和组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一五”重大项目和“十一五”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日地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极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实验室的相关战略发展的建议2010年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

        实验室近五年来主持了基金委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5项,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是国内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领域唯一主持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的单位。五年来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利用双星-Cluster的研究成果,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四项重大进展之一, 列为位欧洲空间局Cluster计划重大成果(Top story)。通过国际合作发表《自然》文章2篇,获得欧空局Cluster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个奖项。实验室积极牵头推进“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在国际主要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日球物理年”等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实验室是我国空间天气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实力,为推动我国空间天气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领头作用的一个优秀的研究集体。

 

进入实验室博客

    相关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