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京十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 暖干化趋势亟需警惕

2011.1.05
  北京市气候中心最新统计:2001年至2010年,北京平均气温比前30年(1971年至2000年)上升了1℃。

  “这相当于把北京向南推进了近300公里”,气象专家张明英指着地图说,从这一气温指标看,北京人过去的10年相当于生活在10年前的河北石家庄一带,与这一气温指标相似的城市还包括西安和青岛。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京也不例外,”张明英说,更值得关注的是,未来10年北京要警惕暖干化对大城市的进一步威胁。

  偏高1℃,10年气候不寻常

  高1℃,也许很多人会说:这不算什么。

  然而10年平均温度增1℃,在气象部门看来,这个数字并不寻常。

  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气候异常,提出了两个定量的判断标准:一是在最近完整的30年气象资料中未出现过的情况,或称30年以上一遇的罕见天气现象;二是天气、气候高于平均离散值2倍以上。

  张明英说,1971年至2000年,已经是气候变暖的30年,北京过去10年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再上升1℃,应该是一种异常天气。

  从作物的萌芽看,10℃是萌芽期,15℃是生长期。北京变暖,肯定带动植物生长期的变化。以小麦种植为例,小麦种植已经因气候变暖而发生了变化,如山东烟台,冬小麦比过去晚播种5天。全球变暖,肯定会带来物候变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变化。在国际上,加拿大这个仅居美国 之下的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五年内其农作物产量将滑至历史最低点;欧盟小麦的产量已下降近40%。

  年平均气温偏高1℃,也加剧了北京极端天气事件不断上演,以2007年为例(2007年是10年来最暖一年,也是1951年来最暖一年):

  降雪:全年降雪日仅3天,相比30年平均的13.6天明显偏少。

  最大雨强:2007年8月1日和8月6日,安华桥地区两次出现强降雨,降雨强度分别达到每小时92毫米和每小时82毫米,一小时平均降雨强度近30年之最。

  霾天:全市共出现阴霾天气63天,比30年平均的31天多了1倍。

  整个10年偏暖,但总体看来,中间也有两个明显的偏冷年,这两个冷年是2005年和2010年。张明英说,北京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一直偏暖,中间也连续出现了暖冬,但偏暖期也会有冷年。甚至个别时期也有冷的时段,2010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本市平均气温为-3.6℃,比历史同期低了0.9℃。

  偏高1℃,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气象专家说,即使平均气温高0.5℃,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很多北京人会有体会,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比,北京冬天不那么冷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天气明显减少,人们不必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棉帽等防寒衣物了。暖冬也使农民改变了生产习惯,一些农作物生长期明显延长。暖冬也方便冬季取暖,有利于建筑行业延长施工期。但暖冬也使卫生部门增加了工作量,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流感发生,其原因就是暖冬使各种病毒病菌易于滋生蔓延。

  专家表示,北京暖冬现象有自身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北京的气温变化正处于上升阶段。但暖冬也与人们活动有关,地球荒漠化、人口增多、植被减少、大气污染、森林大火、燃料使用倍增、城市的柏油水泥化等都是使环境变暖的因素。

  对北京这个缺水城市,我们尤其要警惕北京的暖干化趋势。

  市气候中心统计表明,北京10年来年平均降雨量仅有432毫米,这比1980年至2000年平均降雨量少了140多毫米。

  10年来,北京连续降水偏少。其中,仅2008年降水接近常年。

  气温高、降水少,北京的干旱现象就很值得人们注意了。以气温最高的2007年看,这一年,北京出现三次阶段性干旱,分别是在年初、春季和初夏,这三次干旱的背后都有“高温”的身影。1至2月,由于气温持续偏高,本市出现旱情,较30年平均时间早20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旱情出现的最早之年;6月上、中旬,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旱情有所发展,特别是在水库上游地区也出现了严重干旱,水库来水量急剧减少。密云水库汛期两次断流,特别是在主汛期7月25日到31日期间,潮河入库仅为每秒0.6立方米,白河入库仅为每秒0.7立方米,这是建库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情况。

  气象专家说,节约水资源对北京而言,尤其重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民要珍惜每一滴水。另外,也要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如利用风力发电、根据天气情况供暖,既做到节能减排,又能让气候为我所用。

  特殊记忆:10年气象之最

  41.1℃,10年最热:2002年7月14日,北京出现的41.1℃高温,这是有气象记录来7月中旬的最高温,也是气象史排名第三的高温。排名第一的是1942年6月15日,温度达到42.6℃,排名第二的是1999年7月24日,温度达到42.2℃。

  -16.7℃,10年最冷:2010年1月6日南郊观象台极端最低气温为-16.7℃,与此同时,京郊山区的极端气温达到-21℃。

  最冷冬季: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北京市平原地区平均气温为-3.5℃,比常年偏低0.8℃,比近10年平均值偏低1.6℃。

  最暖冬季:2001年12月到2002年2月,是自1980年以来的第十四个暖冬,也是184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天。其中,1月5日的最高温度为14.3℃,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1月上旬的最高温度。1月份和2月份气温均是1841年以来的最高值。

  连续高温热浪:2002年7月中旬连续6天高温,是北京气象史上第二连续高温。1997年7月本市曾经连续9天35℃以上高温,但这次高温强度要比那次大,那次最高气温仅有38.2℃,而这次7月14日出现的41.1℃高温,是有气象记录来7月中旬的最高温,也是气象史排名第三的高温。

  最凉寒秋:阵阵冷空气让京城2002年的秋天异常短促。2002年10月下旬市观象台平均气温创下京城1940年以来同期的最冷纪录。而10月份平均气温也是1925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其中,10月27日市观象台日平均气温为2.0℃,是新中国成立53年以来同期日平均气温最低的一天;10月29日最低气温为-3.4℃,是1953年以来10月下旬第二低温,第一低温出现在1986年10月30日,低温达到了-3.5℃。

  最强暴雨:2002年夏季,京北密云突遭30年未见特大暴雨袭击。短短4个小时之内,密云的石城镇降雨280.2毫米,瓢泼大雨浇向6个山村,政府部门连夜组织814户农民转移,无一人伤亡。气象专家介绍,这次降雨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一次局地降雨,时间如此密集、地点如此集中也非常少见。

  最晚一声雷:2004年11月9日清晨北京天空炸响惊雷,雷声刷新了160年以来北京最晚的雷声纪录。

  最热“五一”:32.2℃!2010年5月1日15时40分,本市气温不仅创下了去年截止到当日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自1966年后,44年来“五一”期间(4月30日至5月3日)的最高气温。

  最热三伏天:2010年三伏天,北京共出现8个35℃以上的炎热天气,是常年同期的4倍多。这一年的三伏天,北京共出现两个主要阶段:7月下旬连续出现高温天气,其中5天超过35℃,两天为34.9℃,这成为10年来历史同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高温热浪天气;8月14日至16日,北京又是连续3天出现超过35℃的高温,这还是1951年以来的首次。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