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谁来监督学术监督机构?学者深陷舆论漩涡半年无结论

2016.5.13

  七个月前,一份网络匿名举报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选中成为一名“疑似”学术不端者。5月9日,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回应称,孙选中教授涉嫌学术不端调查启动近7个月仍无结论。一位学者深陷舆论漩涡半年有余,无法自证清白也没人对他“宣判”,这让人不得不追问,谁来监督学术监督机构?

  七个月的时间,要证明一位学者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应该不是太难。即使校方暂时无法得出一份客观、合理的最终结果,至少可以就调查的阶段进展与公众进行沟通。可惜,七个月来,我们什么都没看到。正如报道所说,中国政法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的学风建设委员会就此事多次开会,始终没有给出结论。

  这样的情景与6年前何其相似。2010年,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被网络匿名举报。虽然对朱学勤以及上海大学的批评之声甚嚣尘上,但校方却迟迟不肯按下学术不端调查的启动键。直至朱学勤本人不堪舆论困扰,自请升堂力证清白。

  学术监督机构本是学术诚信的守门人,可是又该谁来监督他们?朱学勤、孙选中的境遇并非偶然。在过往对其他“疑似”学术不端者的调查中,总能瞥见相关学术监督机构有些“惰政”的神情。他们是维护学术诚信的“法官”,却更乐意见到“被告”与“原告”在众目睽睽下冲突互殴,而不是举起正义的法槌明辨是非。他们期待的也许是舆论的淡忘,而非涤清学术净土。

  没有问责,何谈责任。本是学术诚信的守门人,如今却成为视舆论缓急行事的“见风使舵”者,是时候对学术监督机构也引入监督者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