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评论:空气污染不是雾霾惹的祸

2013.1.14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范围的持续雾霾天气并由此引发的严重空气污染,给了人们当头一棒:看来,我们的空气污染防治问题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近一周内受不间断雾霾过程困扰的华北、中原和华东部分城市影响最为严重,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由于低空近地面的空气污染物久积不散,主城区点位连续出现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包括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徘徊在较高超标浓度水平。而北京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属六级严重污染,来自北京环境监测中心专家甚至建议市民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雾本身不是污染,雾霾天气也属自然现象,但由其引发并放大的空气污染就这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减少外出锻炼、访友、办事,不得不在驾驶时瞪大眼睛放慢速度,不得不走路时戴上口罩缩紧脖子……还有多少人在为他们身患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亲友担惊受怕?还有多少人在持续阴霾的日子里情绪低沉郁郁寡欢?

  常识告诉我们,受大范围雾霾天气控制,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其局地交通、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断积累。同时,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也就是说,雾霾水汽与空气中的颗粒物“一相逢”,便成了人间人人喊打的“污染”。显然,通常在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等带来的颗粒物当是罪魁祸首。

  应该说,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历程中,污染和治理污染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现代社会,环保问题更是成为全球各国、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在应对空气污染问题上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比如,北京市政府2012年年底出台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明确,严重污染日时,北京将采取加大对燃煤锅炉、机动车排放、工业企业等重点大气污染源的执法检查频次,确保其污染防治设施高效运转;土石方施工工地减少土方开挖规模;停止建筑拆除工程;在日常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基础上,增加清扫保洁作业2次;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重点排污单位通过降低生产负荷、提高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率等方式减少污染排放15%等5项强制措施。

  然而,空气污染问题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刺痛着我们的神经。那么,污染治理之难难在哪儿,污染治理之困困在哪儿?

  我们认为,污染治理是一个多环节密切咬合的链条,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PM2.5减排就会受影响,治理难就难在需要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上。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则是解决治理污染之困的必由之路。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