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014年北京色谱年会大会报告集锦(二)

2014.12.16

  2014年12月12日,2014年北京色谱年会在龙爪树宾馆成功召开。本届色谱年会由北京色谱学会主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年会以“色谱技术在环境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为主题,共设立10篇大会报告和3篇厂商报告,吸引了色谱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300余人到场参加。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合作媒体全程参与并报道此次年会。

  下午,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北京大学的刘虎威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汪海林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谢剑炜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吴永宁研究员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正如江桂斌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色谱技术本身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技术手段,既能解决很多科学问题,同时能够解决民生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带来的报告为《色谱质谱技术在2类细颗粒分析中的应用》。环境污染物有许多种类,包括常规污染物、大气污染物、 持久性污染物等等,其中细颗粒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也是雾霾中最重要的污染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证明暴露在室外的空气污染会导致肺癌的发 生,因此国家对雾霾的监测和控制也是势在必行。江院士通过FT-MS分析细颗粒中低挥发有机组分及其大气氧化产物,发现细颗粒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还会有二次 颗粒物生成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而目前由于对细颗粒毒性的分子机理认识不清,所以研究方法也存在缺陷。此外,江院士又对另一种细颗粒纳米银进行了分析, 通过CE-ICP-MS方法分离、检测环境水样中的银离子和纳米银,发现自然生成纳米银释放银离子过程中出现同位素分馏,并且对个体进行生物实验时发现其 对神经细胞的毒性效应也十分显著。最后,江院士指出,如同雾霾和纳米颗粒这两种细颗粒的分析分离问题还任重而道远,而如何能够使其有所突破,色谱质谱技术 将承担很大的作用。

北京大学 刘虎威教授

  北京大学的刘虎威教授带来报告《临床脂质组学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近年来,脂类组学出版物越来越多,与脂类相关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例如由磷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肥胖症、帕金森综合症等。因此,脂类组学的分析对解决临床医疗问题颇为重要。刘教授团队的多个实验项目都致力于此。由于脂质体结构复杂,因此也需要不同的分析方法。报告中,刘教授介绍了其中一项方法,改进的二维(正向/反向)液质联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并通过其对动脉粥样硬化、肝癌、乳腺肿瘤三种病人的血液样品分析,阐述了这项研究在临床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在检测结果中,刘教授团队发现了一些潜在脂质体生物标志物,他认为这很有可能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监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汪海林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带来的报告为《小分子调控DNA去甲基化》。DNA是一个可编码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它决定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对人类疾病也有一定影响。DNA去甲基化是调控基因的一种表达模式,例如细胞的分化组织形成、蛋白质编码等等,因此能够调控DNA甲基化对生物科学来讲是很有意义的。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都会影响到DNA甲基化,那么小分子可否调控DNA去甲基化产生生物效应,汪研究员的团队以5mC氧化产物5hmC作为标志物进行活性小分子的筛选,利用Vc诱导DNA羟甲基化和苯醌类DNA去甲基化效应等实验,最终得到结果,Vc是Tet酶的辅助因子,调控DNA甲基化,而氧化还原的污染物可通过诱导活性氧而调控Tet酶的活性,改变DNA去甲基化能力,这些结论为环境污染物的表现遗传毒性作用和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谢剑炜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谢剑炜研究员带来报告《DNA加合物定量描述揭示的硫芥毒性作用新特点及其应用》。生化战争、毒气泄漏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因此我国对毒性防化的研究也很重视。芥子气因为毒理机制不清,无特效抗毒药物和医学救治手段一度是国际防化医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谢剑炜研究员和他的团队通过HD-蛋白质加合物位点的筛选和评价得出芥子气的广泛烷烃化作用是其毒性的起始,此外通过对芥子气染毒SD大鼠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得出骨髓、脑、肺是芥子气损伤的主要靶器官,最后,研究团队通过在体衍生/LC-MSMS方法研究芥子气在染毒大鼠体内的分布,对染毒细胞中SM-DNA加合物的检测揭示了大量芥子气蓄积于脂肪组织,这个新发现为临床救治医学干预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和医治思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吴永宁研究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吴永宁研究员带来报告《色质联用技术与毒理学危害识别》。为了开展人体细胞对食品危害物的分子生物学反应,从RNA和代谢物等水平寻找危害物反应的早期标志物,研究人员通过以GC-MS和UPLC-MS/MS方法对人体肝癌细胞进行了代谢组研究,发现AA和DON对引起代谢组的变化非常明显。此外,团队又进行了对同位素示踪代谢流EC相关的代谢组学工作,从基因水平评价氨基己酸乙酯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和氨基甲酸乙酯对细胞代谢通路的影响,最后,吴永宁研究员对酒类氨基甲酸乙酯风险从数据方面进行了一些评估工作,并对酒类中EC标准的制定提出一些建议。

关于2014年北京色谱年会的更多信息请关注分析测试百科网后续报道……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